近期,哈尔滨某楼盘租户私拆承重墙,造成200多户业主住宅受损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并非孤例。近日,广州某小区业主在装修时也出现私拆承重墙的行为,导致楼上房屋严重损坏,墙体开裂……业主装修虽然事小,但“同住一个屋檐下”,这样的“野蛮装修”给其他居民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针对业主“野蛮装修”乱象,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发声。记者梳理还发现,多地住建部门近期也相继发布紧急通知强调,业主不得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带来负面影响的或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乃至刑事惩罚。

6月3日下午,“新时代中国建造的科技创新”主题沙龙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锐表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中国科技界全媒体中心、现代化科技成果传播平台、国际科技组织总部服务基地”,要把建筑作为科技传播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国际科技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4日晚,一年一度的全球建筑艺术顶级大奖——金块奖(Golden Nugget Awards)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在全球递交的650份优秀作品中,国锐集团投资、规划及开发的洛杉矶LANA项目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佳在建多户住宅社区奖”(Best On-the-Boards Multifamily Community)优秀奖(Merit Prize)。目前,金块奖已成为全世界建筑艺术界公认的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也是全球设计、规划和开发领域顶尖创新者毕生追求的终极荣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2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选取珠三角9市以及梅州市和信宜市作为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力争凝练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和粤东西北区域“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经验。

天津宝坻区多举措筑牢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安全制度“零遗漏”。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工程项目安全报监备案制度,认真落实“一法一条例”、安全生产“十五条”等硬措施。二是安全工作“零失误”。坚持宣传教育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对全区在施的监管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三是安全处罚“零容忍”。制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三级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6月5日,据中国铁建消息,中铁十八局迪拜公司中标哈布图尔公寓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8325平方米,总投资高达37亿迪拉姆(约10.07亿美元),预计将在3年内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公寓建筑。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哈布图尔公寓项目位于阿联酋迪拜最繁华市中心的商务港地区,占地面积83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6092平方米,建筑檐高345.1米,拥有84层、1701个住房单元、273米高空露天游泳池和334米空中餐厅。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办法》)。据悉,为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和项目“烂尾”风险,《办法》中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当与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签订预售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的规定,并就如何确定重点监管额度和使用监管额度内资金进行了说明。

建筑垃圾是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每年近20亿吨的建筑垃圾,如果随意堆放和填埋,不仅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还有“围城”的隐忧。破解建筑垃圾“围城”之道,在于先减量化排放,后资源化利用。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相对滞后。近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大家好!我是古建斗拱王爷爷,今天我们结合现场学习一下古建筑的屋顶……”视频里,73岁的王永先站在有一千年历史的太原晋祠圣母殿旁,向全国网友讲解这座古建筑的屋顶构造。他穿着熨烫平整的深蓝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头发精神地梳到脑后,语调铿锵有力,不疾不徐。这可不是一段普通的古建筑教学视频。在抖音平台,王永先录制的《零基础开始学习古建筑》短视频合集,共获得超160万次播放;他的抖音账号“古建筑斗拱学堂”粉丝超过10万,为古建筑这个冷门领域带来了不少流量。

5月31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天津设计之都柳林公园生态科技馆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我市“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之一的柳林公园进入了新的建设施工阶段。“该建筑在设计初期就被定位为低碳近零能耗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5964平方米,建筑的形体生成完全从被动式原理出发,结合生态修复及环境科学理念,融入化茧成蝶、混沌理论的设计理念,将节能技术以艺术化的造型表现出来。”天津设计之都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人栗丽告诉记者

在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全国首座钢结构+全幕墙系统“双零”建筑——副中心规划展览馆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双零”即零能耗、零碳。该馆建筑面积7583.78平方米,年耗能31.5万千瓦时,全年发电量达90万千瓦时,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100%;全年碳排放量约为370.73吨,年均总减碳量达724吨(约等于1811亩森林年固碳量),建筑整体实现“碳中和”。那么,是什么样的技术保证了“双零”目标的实现呢?近日,记者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日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一公司承建的唐山市委党校迁建项目6号学员楼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唐山市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据了解,在唐山市委党校迁建项目6号学员楼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评价专家评审会上,5位业内专家实地查看了工程实体,听取了项目总工程师对该项目施工过程的汇报,审阅了设计图纸、施工过程控制文件、监理文件、检测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最终,该项目顺利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评价专家评审,成为2020年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任务以来,唐山市范围内首个完工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