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山市科技局组织举办“2023·唐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云授课活动”,进一步丰富拓展全市建筑行业企业家及设计、研发人员在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当天,全市参会企业达120余家。此次活动邀请了日本、加拿大的2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领域专家,通过主题分享,重点围绕全球绿色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评价绿色建筑的技术方法、空调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当中的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在专家与企业互动环节,唐山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等单位与专家进行了问答互动。

6月10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投资者大会在西安召开。在投资者大会上,广联达董事长兼总裁袁正刚表示,对于广联达二次创业而言,“九三”是最重要的三年,他表示,希望通过“九三”的积累,实现厚积薄发。同时,他也提到,建筑业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工业化、绿色化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必选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赢得利润,获取效益”。此外,6月9日,广联达建筑业务平台重磅发布——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的平台底座、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核心能力平台正式问世,这也是首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产业平台。

6月8日,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杰出结构奖”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举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获得“杰出结构奖”,成为国内第4项获得这一奖项的建筑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区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包括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心、轨道站房、停车楼、综合服务楼等主要的建筑单元,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建设,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承担施工任务。工程于2016年开工,2019年6月底实现竣工验收,当年9月25日正式投运。

近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繁荣建筑创作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要充分发挥建筑师在建筑方案创作中的主导作用,在创作过程中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用融入设计理念,积极采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技术产品,优先采用高强、高性能、高耐久性、可循环、装配化等绿色建材产品,在方案创作阶段明确绿色低碳预定目标。要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中设置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全面贯彻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居住建筑节能率83%的设计标准。

6月8日,记者从湖南省住建厅获悉,《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已于近日发布并广泛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在保修期内存在质量问题的,投诉人应向建设单位、物业反映,建设单位、物业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3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

从“战线”颇长的现场浇筑,到“从工厂到现场”的精细组装,提及装配式建筑,许多市民并不陌生,但装配式装修,对不少市民还是新鲜词。近日,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和市房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装配式装修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决定在福州市开展装配式装修试点工作,试点项目征集范围包括福州市新建、改扩建的包含装饰装修工程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福州市将从享受金融扶持政策、优先评定优质工程、下调预售备案价格等方面,支持装配式装修试点工作开展。

“土师傅”变“巧工匠”助力乡村振兴。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工匠培训提升工作,常态化培养爱农村、懂专业、讲安全、专业化的乡村建设工匠,让农村群众住上价廉物美的房屋,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促进农村建筑工匠从“零散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项目03标段所属人防及M101号线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区域内,塔吊高耸,钢筋密织,钢结构主体吊装和顶板作业正在有序进行。“地下3层到1.5层的钢结构顶板基本完工。预计6月底,地下3层的所有钢结构顶板将全部完工,那时就可以看到M101号线轨道主换乘通道的大致形态了。”中建一局通州项目执行经理赵洪超说,中建一局承建的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项目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包括M101号轨道交通线路的主换乘通道、地下停车场以及办公室、设备用房等。

天津一小区地面开裂下沉,疏散安置群众3899人一事引发社会关注。6月1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称,5月31日18时20分,发现我区八里台镇八里台东路部分路面隆起开裂,凤锦庭院局部草坪路面开裂、部分地下停车场出现墙体裂痕、渗水。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20多位专家已经抵津,成立相关工作专班,深入现场勘察,在测绘、地质调查、工程建设等领域指导处置工作,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开展数据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共组织工程抢险队伍11支,勘查设计检测单位7家,测绘单位3家,地质调查单位4家。

未来,通过智能建造师对操作面板的控制,可以通过机械臂自动化地完成复杂的建筑施工任务。没错,我们的家,将由机器人来建造。“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科创中心”6月1日正式落户经开区,作为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家地方科创中心,它将大大缩短我们亲眼目睹这一场景的时间。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那么,实验室主要干些啥?记者了解到,这个绿色建筑领域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聚焦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支建筑业“人机协同”绿色建造“国家队”。

芬兰议会不久前批准新的《建筑法案》,将“碳减排”概念全面纳入建筑立法,计划通过引进数字化技术改善建筑质量、推广绿色建筑等,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联合国环境署下辖的全球建筑建设联盟发布的《2022年全球建筑建造业现状报告》,2021年在欧洲地区,建筑领域能源需求占能源总需求的40%,其中80%来自化石燃料。另有数据显示,芬兰约1/3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环境。芬兰政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近年来持续修订法律和出台措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6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2023武汉建筑及勘察设计行业劳动竞赛“双十佳”活动(下称劳动竞赛“双十佳”)组委会获悉,截止到今年5月31日,共有220余个建设者和建筑项目报名参评。今年的劳动竞赛“双十佳”活动是第九届,主办单位是武汉市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武汉建筑业协会、武汉勘察设计协会等,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响应湖北省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