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3A2标段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本标段也是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第一个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地下枢纽地上城”项目。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建一局副中心站枢纽项目部将全面进入新的施工阶段,接下来03A2标段将启动室内二次结构砌筑和机电安装作业,预计到2024年下半年,03A2标段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等工程将实现全面完工。

11月2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示《2022~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入选名单》,共有127项工程入选。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曲江电竞产业园--场馆区项目榜上有名。曲江电竞产业园--场馆区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总建筑面积77650平方米,建筑高度33.3米,观众座椅10400座。是西北首个可容纳一万人以上以“电竞”为主题的甲级体育场馆,该中西可举办电子竞技、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多种文体活动,项目自2022年6月交付使用以来,举办了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英雄联盟夏季联赛总决赛、男排奥运小组资格赛等20余场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填补了曲江新区大型文化体育场馆的空白,也将开创曲江“电竞+泛娱乐”的新发展模式,打开展示西安城市形象新窗口。

日前,第十三届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二届长三角(安徽)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大会在合肥市召开。记者现场获悉,近年来,安徽省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安徽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9亿平方米,竣工阶段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9.47%;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7.13%。绿色建筑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这是提振信心的会议,也是凝聚转型发展共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做优做强的会议。11月28日召开的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江苏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加“江苏建造”品牌含金量的路径。“建筑大省”江苏,将如何加快迈向“建筑强省”的步伐?建筑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去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4.38万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7377.8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连续17年保持在6%左右,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

11月23日,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在有着“文化粮仓”之称的北京艺术中心工程现场,举起了“Autodesk设计与制造大奖”——全球工程建设行业优选大奖金杯。奖项主办方代表、欧特克(Autodesk)软件公司大中华区工程建设行业总经理肖胜凯表示:“经过全球业内专家评审,北京艺术中心项目从全球35个国家300多个顶级项目中脱颖而出。它不仅彰显了团队对创新和匠心的追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数字化成果的崭新突破。”

11月28日上午,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联通深圳、广州、中山三地,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计划明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采用“西桥东隧”建设方案,东部的海底隧道部分全长约6.8公里,设计为双向八车道,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底隧道与东、西两座人工岛相连,其中东人工岛实现了海底隧道与路面上各条高速公路的转换,而西人工岛则承担着隧道与海上桥梁转换的功能。

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近日,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壮大我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用人单位应及时出具并协助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将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建筑工人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意见》明确,设立建筑劳务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建立正规化、专业化、聚集型的建筑劳务企业服务园区,积极引导建筑劳务企业向园区有序集中。建筑劳务企业服务园区实行统一管理,并提供政策指导、业务推介、商务洽谈、资金支持、财务管理、经营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

11月28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节在呼和浩特开幕。本次大会汇聚院士学者、企业领军人物,围绕“数字建造智慧未来”开展主题交流,分享成果。本次大会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主办,设置了圆桌对话、院士讲座、主题报告会,发布《内蒙古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并启动“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设立建筑艺术展等。另外,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34家企业签约,旨在不断强化校企合作,以产业发展赋能专业发展,以专业优势支持产业发展,校企共谋高质量发展。

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对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改造拆除活动和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及其监督管理作出规定,旨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条例》规定北京市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实行“绿色专篇”管理,参建单位应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编制相应的绿色专篇,明确绿色建筑等级等相关内容。

11月23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携手英国建筑研究院在上海举办可持续建筑与园区年度颁奖盛典,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海西州多能互补运控中心零碳建筑示范项目荣获净零碳建筑认证全国首个新能源项目,为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作出积极贡献。项目所在的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智能调度的技术空白,持续推动了光热发电、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为推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基础,近日,安徽省住建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壮大我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就完善建筑用工方式、保障劳务用工需求、建立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健全技能提升激励机制、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持续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提出意见。

近日,济南市十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文件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深度、复合应用,在规划阶段明确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建设要求和应用规模,新建建筑应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鼓励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农村社区以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应当按规定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发展城镇分布式光伏系统,重点推进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建设,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积极推动建筑与光伏系统一体化(BIPV)技术应用,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