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年底,共有特级建企740家,不同类别的特级资质938项。从各地区分布来看,特级企业数量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江苏(83家)、浙江(82家)、北京(73家)、山东(50家)、湖北(38家)、广东(36家)、河南(34家)。江苏、浙江的建筑业总产值近年来一直领跑全国,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数量多、实力雄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则凭借首都的区位优势, 占据了第三的位次。就特级资质项数量而言,北京最多有104项,江苏、浙江并列第二位(85项),山东、湖北、广东紧随其后。

记者2日从西安市政府获悉,《西安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印发,2021年起,每年新开工建设项目面积增加3%以上用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增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城乡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领域。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山西省通报2021年度建筑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第二批典型案例。各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我省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两年行动和工程建设领域整治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健全本地区建筑市场网格化监管执法制度,规范案件线索移送、立案调查和处置结果反馈等各环节工作流程,切实加大对所辖新建、在建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存在违法发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近日,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到,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装修垃圾的产生。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到50%。因事关房地产住宅建筑趋势和走向,引发市民广泛关注。

建筑年限、地理位置、结构类型、抗震设防、受损情况、物业管理……3月1日,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进入到高新区绿地世纪城小区,由西安建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组成的调查者逐楼实地查看,按照《城镇住宅建筑调查信息采集表》对应项目填写并即时上传。据西安市住建局房屋安全管理处处长刘振龙介绍,该调查从2021年11月开始启动,今年疫情结束后进入加快攻坚实施阶段,预计本月中旬全面完成。

从北京一路向南,在大兴区礼贤镇,一栋栋精心施工的住宅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服务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交通设施“五纵两横”线性工程建设而搬迁的群众所建设的线性工程安置房。今天,记者获悉,安置房计划在明年完成回迁。新年伊始,线性工程安置房建设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介绍,线性工程安置房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住宅楼共79栋,住宅户数7638户,可安置约18713人。

2月28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了房屋建筑领域根治欠薪行动发现问题处理情况,通报指出,部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不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并消极对待清欠工作,尤其是个别企业涉及多个区市、多个项目甚至存在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严重扰乱了青岛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杭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得通知。通知明确,培育打造一批政府投资项目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江西省装配式建筑市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要达到总建筑面积的30%。近日,江西省推广抚州市等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部署加快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相关通知,从3月1日起,调整海南省建筑领域市场主体诚信档案手册有关办理事项,省建筑领域市场主体的诚信档案手册日常建立由省住建厅相关业务处室实行线上审核,1个工作日内办结。

2月28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会议,公布2022年度天津市重点招商推介地块信息。此次推介,天津共释出48宗经营性用地,可建设用地面积合计约340公顷,规划建筑体量合计约702万㎡,涉及除和平、蓟州外的全市14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