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数字化成为破题关键。为了更好地留住城市文脉,以上海建工集团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率先布局,探索城市更新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尝试解决建筑保护利用的难题。“城市更新+数字化”,激发了市场需求,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开辟新风口。据悉,上海建工2022年城市更新领域在建合同额已超1000亿元。这足以证明,当城市更新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长期以来,传统建筑业因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对年轻人吸引力持续下降,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加剧。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此次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近日,上海2022年第一批次集中出让地块信息公开,共推出40宗土地,起始总价约为850.7亿元。2月23日下午,上海土地市场官网公布2022年上海第一批次集中出让地块信息:共推出40宗土地,均为涉宅用地,包括31宗纯宅地、5宗商住综合用地及4幅城中村改造项目,总出让面积达210.51万平方米,起始总价约为850.7亿元。保证金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28日。挂牌起止日期为2022年3月22日至3月31日。

我国建筑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全过程碳排放量巨大、全社会占比高,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在介绍今年准备的提案时表示。

近日,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印发《2022年度建筑工程质量整治重点》,为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及监督机构划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区域整治等重点。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提出,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应将整治重点纳入日常管理,作为质量问题预防和隐患排查的重点。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应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举措,组织落实整治重点中各项内容。

常年在建筑工地砌墙的经历,让他对建筑行业里的农民工有着深厚感情,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聚焦到了推动农民工转型上。2021年,邹彬针对“农民工转型为建筑产业工人”这一话题,赴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了解企业办学情况,赴中国建筑五局旗下的装配式建筑工厂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并通过网络收集农民工的心声。

为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建筑工程全面复工复产,促进建筑业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开门红”。3月1日,市北区集中安置住房项目南区组织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样板工程节后复工观摩活动,作为青岛市建筑工地“开工第一课”的重要一环,观摩会将以现场“实地教学”的模式“手把手”高标准助力青岛各大项目复工复产。青岛市安监站总工程师朱民,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陈留春,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佑童,青岛市多个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观摩。

3月3日,杭州临平区东湖街道兴元路与望梅路交叉口,建设中的临平室内滑雪场主体建筑基本完工。据悉,该滑雪场冷区占地1万多平方米,设有150米长初级、中级滑雪道,还有索道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为满足专业雪友需求,同时还设有单板滑雪区。目前,滑雪场进入顶膜、内部装修阶段,预计6月底完工,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全年体验滑雪的乐趣。

凡未进入招投标环节的保障安置房项目,原则上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全市新建商业开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应达到30%-50%……近日,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应用比例。

日前,《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将于3月28日起施行。据悉,2010年武汉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发布《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绿色建筑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重新制定的管理办法,从绿色建筑推行范围、各部门监管职责、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政策保障和激励、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督查的通报》。通过听取市州住建部门情况介绍、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全省14个市州四季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