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灾减灾及应急处置技术标准》编制启动会在郑州召开。我市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和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此次标准编制工作。会议明确要充分发挥充标准引领作用,树立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强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综合灾害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进程,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防灾应急处置和灾后复工复产长效工作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了能让“城市更新”从纸面走向现实,今年以来,各地密集发布了城市更新计划,并推出不少项目,绿色低碳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目标。在城市更新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原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

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5栋百米高楼一年建成!3月10日,2023年深圳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上在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地块项目举行。记者获悉,该项目是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创新采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全过程智慧建造,将建筑整体拆分为6028个独立空间单元,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集团充分利用广阔的应用场景,探索运用 BIM、CIM、混凝土模块化技术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屋智能安居、建筑机器人、装配式装修等。

中国建筑业协会日前公布第七届建设工程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结果,十七冶荣获一类成果1项、二类成果1项、三类成果2项。获评一类成果的是《BIM技术助力兰州奥体中心一场三馆项目智慧建造》。其重点展现了十七冶以卓越的智慧建造和钢结构技术、匠心打造超大无柱空间的钢铁“花瓣”、树立智慧精品场馆新标杆的风采。大型场馆工程具有工期紧、体量大、多专业交叉、造型复杂、施工组织及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近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缓缓上升,精准就位,顺利吊装完成,由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建学府印悦项目17地块零碳“托老所”钢结构圆满封顶,“托老所”整体雏形初现,为完成节点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长虹东路与阳光南大街交汇处,总建筑面积102050.34㎡,地上建筑面积60680㎡,地下建筑面积41370.34㎡,共12栋单体建筑1栋配套楼。其中配套建筑“托老所”采用零碳设计,该建筑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设计主导

雄安新区“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近日正式启动建设。雄安未来零碳馆坐落于雄安未来城市创新中心内,建成后将成为兼具功能与体验、科技与人文、建筑与环境的全方位综合性示范项目,通过新技术与新理念的融合,为雄安新区建设更多绿色建筑示范,预计今年夏天落成。雄安未来零碳馆规划建筑面积313平方米,距白洋淀约1公里,坐落于一条城市河道之间。该馆设计通过综合“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装配化”“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预验收、装修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日前,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新进度发布,目前9个在建市级保障性住房项目取得了新进展。其中,龙秋公寓正在进行预验收。该项目位于同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起步区中部,城中东路西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2700套,配套建设商业、社区服务等设施。祥平地铁社区三期、珩边居住区、同安城北小区A地块、龙泉公寓、马銮湾地铁社区二期等项目正在进行精装修施工。

3月4日至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收官。本届竞赛为建筑行业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设置焊工(建筑领域)、装饰装修工(镶贴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工程管理)3个竞赛项目,按照培训学习、理论考试、实操考试(1:2:7)综合考评打分。

3月1日起,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其中关于外墙面层计入建筑面积的规定引起舆论热议。新规规定“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也就是说不仅外围建筑墙体,而且作为外围护结构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人造板材幕墙等也要被计入建筑面积。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可以推动传统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跨越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升建筑业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度,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

杭州光棱,根据设计理念,这栋现代风格的建筑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融合,犹如云霄之中的山峰,立面又似金字塔,通过对建筑基本轮廓进行大胆斜切处理,用不锈钢墙面架构出梯田的形状,蓝色玻璃与灰色玻璃交替营造出光感,因此这幢建筑还有一个官方昵称,“杭州光棱”。早在2020年,还在建设中的“杭州光棱”就曾入围《建筑时报》评出的“2020年中国值得期待的11个新建筑”,后又被评为“全球值得期待的30座建筑”。预计今年内,这栋建筑将竣工,成为未来科技城乃至杭州的一个城市新地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代表委员建议,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机制,高质量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同时,加强绿色建筑体系建设,推出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新型建筑体系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美更宜居,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