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50多万个行政村,乡村自建房超过2亿户。每一栋房屋,每一个村落,都是美丽中国的缩影,也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元素。”3月4日,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石磊介绍,中国建筑业已初步步入绿色建造阶段,但“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尤其体现在普通村落和单体民房建设中。“自建、自住、自管”的乡村民房,无专业设计,施工过程不规范、材料不合格,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建筑造型也缺乏美感。

农民工,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生活的经历者,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美好生活的参与者。但据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显示,2014年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名工6109.1万人,到2020年已下降至5226.48万人,年轻人愿意从事建筑工人工作的越来越少。作为来自基层的建筑产业工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吊装事业部部长殷翠平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带去北京的两条建议中,有一条是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发展的建议。

记者从中建集团获悉,全国首个钢结构+全幕墙系统“双零”建筑、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展览馆工程正在加速建造,目前建筑外幕墙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今年10月,项目计划整体竣工。“双零”建筑即“零能耗、零碳”建筑。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项目经理许有越介绍说,建造“双零”建筑,有着一套完整的实现“双零”建筑的施工程序和路径。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低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钟宝申此前也表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不断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蓬勃发展,“有必要对农村的绿色建筑发展也作出相应规划和实施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今年两会带来的建议和“双碳战略”有关,李慧琼建议,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助力双碳战略。李慧琼建议,全面引入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市场运作联动,实现预防、监控和补偿相结合的闭环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绿色改造和货币赔偿双支撑,助力双碳战略。对购买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的企业,按照保费一定比例进行财政补贴。

据广州供电局官方消息,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的 500 千伏科北变电站 3 月 2 日正式投产使用,成为全国首座“近零能耗”的 500 千伏变电站。至此,广州已建成 110 千伏电压等级及以上变电站 400 座,成为国内首个拥有 400 座公用变电站的省会级城市。广州供电局官方公布的信息得知,科北变电站主体建筑采用全钢架构、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满足高抗震需求的同时,节省了建筑空间,施工时间也较传统方式节省 50%。

未来的新工体将不再仅仅是一座体育场,它更是一个没有围栏和大门的城市公园,市民从工体周边的市政道路轻松步入工体大草坪,健身步道穿过草坪、柏树林、银杏林,延伸至湖区。湖区两岸四季鲜花绽放,一个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即将焕新亮相。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工体项目加速推进下沉广场配套商业以及外围地上公园建设,继续做好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商业配套施工收尾,项目将于一季度完成建设及竣工验收。

2月28日从湖北省住建厅获悉,我省已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首次全面摸清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家底”。对照卫星图斑数据,目前全省共有2444.66万栋房屋建筑、8708条市政道路、3344座市政桥梁、334座供水厂站、8445.59公里供水管线。2021年7月,湖北省启动相关调查,数据采集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地址、建设年代、结构类型、抗震设防情况、隐患状况等20多项指标。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建材、能源与资源利用等对社会碳减排的贡献。《方案》具体内容整理如下——目标:2030年前,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

截至2022年,重庆市新建绿色建筑与新建民用建筑的占比目前达到了85.66%。在《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总工程师袁丁表示,到2025年末,重庆城镇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100%。袁丁介绍,到2025年末,城镇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10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重庆也将从以下举措着手开展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传统农房更新换代为现代建筑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建筑在农村普及的窗口期。”全国两会前夕,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连轴处理公司事务的同时,仍在不断修改完善着手中的建议。“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66亿平方米,在全国城乡建筑总面积中占比仅为个位数。其中,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77%,农村新建面积比例则较低。”钟宝申说。

3月1日下午,记者走进三亚首个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据了解,三亚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项目位于三亚市天涯区水蛟路,总投资约4.83亿元,占地面积约158亩,总建筑面积约4.38万平方米,项目拟建PC构件生产厂房(理论年产能8万立方米)、轻质混凝土板材构件生产厂房(理论年产能22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站(理论年产能1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