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海河柳林地区的发展规划备受关注。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设计公园一期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总平面图日前开始公示。根据公示信息,设计公园一期项目将包括设计之家、天津之翼、艺术之家、文创之家等多个地上建筑板块,对绿地规划、机动车停车位规划以及雕塑、公厕、小卖部消防安全设施等建设内容作了规定。

为坚定广大职工理想信念,让建筑产业工人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3月1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总工会携手劳模和律师到中建二局招商西永项目处开展了“职工普法暨劳模宣讲进企业”活动。活动中,重庆第六届先进工作者、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甘茂良做了以“职工如何预防诈骗和参与基层治安治理”为主题的宣讲;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区总工会志愿律师孙汉平做了题为“职工工伤事故法律知识暨职工消费纠纷如何维权”的宣讲,为一线建筑产业工人送去了“精神粮食”。

为深入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建筑施工临边洞口防护缺失、不规范和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切实解决建筑施工临边洞口防护缺失、不规范等多发易发安全问题和隐患,加强防范高处坠落事故,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临边洞口防护、预防高处坠落三大方面,并细化为22项具体内容。

住建部发布的强制性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本月起正式实施。与之同步,浙江省《关于调整〈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和竣工综合测量技术规程〉有关技术标准的通知》也正式实施。建筑面积,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简单来说,就是业主专有的部分,关上家门就是套内建筑面积。而大家分摊的面积则属于业主共同所有,并非专有,比如楼道、电梯、一层大厅、物业用房等。

3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关于做好2023年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的通知已于近日下发,要求持续提高全市新建绿色建筑占比,2023年,中心城区竣工的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100%,其他区级行政单位占比不低于70%,县级行政单位占比不低于60%。同时,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制度,2023年各区县设计阶段的新建民用建筑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要求的比例不低于30%。

日前,中国建筑科技馆推出“社会使命,建筑英雄”新展,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市民可前往观看。展览分三个部分:光辉历程—不朽丰碑、鼎故革新—建筑与建造、顺应致性—建筑与绿色。通过多媒体展项、重点模型展示等手段呈现中国现代建筑科技成果。现场还展示了一批“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图样与愿景,比如,月球上的房屋等等。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设计的月球建筑,外形酷似竖立的鸡蛋壳,名为月壶尊,可应对月球严酷的温差、真空、月震等环境因素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于日前联合印发《山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积极稳妥推进山西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前,山西将基本建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绿色低碳城市、县城和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低碳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大幅提升,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建造和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3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关于做好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由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联合成立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辖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主要负责指导银行机构落实国家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基础上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加大绿色建筑项目信贷投放和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重点支持绿色建筑项目融资,包括民用绿色建筑项目和工业绿色建筑项目,主要涵盖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等类项目。

上海某产业园项目是国内首个全面应用高性能建筑钢的多层工业钢结构项目,在国内工业建筑领域具有示范意义。近日,宝钢股份热轧产销研团队密切跟踪用户需求,成功获得该项目建设所需高性能建筑用钢首批订单。目前国内建筑用钢碳排放占钢铁业碳排放总量的49%左右,而钢铁业是国内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

“标准的发布将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将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省内绿色建筑产业中,为建筑行业低碳转型添砖加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金融机构向绿色建筑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打破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领域存在的堵点和障碍,湖北省日前制定发布了《绿色建筑产业贷款实施规程》,这个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起草。

辐射松一直是新西兰住宅和商业建筑的主框架材料,然而,一场“弃木还土”的建筑潮流正在这里悄然兴起。新西兰人正重新拾起人类最古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重新用泥土修建舒适而环保的房屋。新西兰在建筑规范上敢于大胆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在传统的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探索可持续的替代解决方案,新西兰的建筑工程师们制定了土房建筑规范,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日前,位于中瑞低碳生态城的国际会议中心正紧锣密鼓地施工,旁边就是尚贤河湿地公园,露营的市民在草坪上远观曲臂车搭载着工人安装玻璃幕墙,装配式作业如同标准化工厂,智慧、低碳、洁净,与周围景观构成一幅和谐画面……眼下,绿色建筑不仅推动节能减排,更有力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在竞逐“双碳”赛道上,无锡绿色建筑如何“加速跑”提升低碳贡献率?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居住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