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筑行业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博智林不仅以提高作业效率,大幅减少返工率为目标,同时也在减少建筑材料浪费,降低碳排放。让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涵盖更多领域,这是博智林的初心,也是博智林的目标。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年底将基本完工,2023年将具备开放条件。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已分别于2021年4月20日、4月30日、6月8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全力推进三大建筑外立面工程,预计于2021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年底前力争具备开放条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城市副中心要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项目共计27个、建筑面积合计476万平方米。昨天,记者在城市副中心采访发现,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绿”起来。

北京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11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四协会”)在北京召开“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筹备工作推进会。会议就委员会组织架构、成立会初步方案及重点工作方向开展了讨论并达成共识,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11月30日,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内的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该园区将为全国大型5G智能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商运营中心和国际领先的科研试验中心。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就是临空区“拿地即开工”的生动案例之一。按照法定时限,企业拿地到开工要62个工作日,按承诺办结时限至少也需要36个工作日,但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具备开工条件仅用1天时间。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构建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转型的基本方法论,绘就了城乡建设发展的清晰路径与美好蓝图。建筑业是城乡建设主力军。建筑业发展质量,决定着城乡建设成色,更关乎民生福祉。为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更好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本报特约请业内人士撰文,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行业企业更好助力城乡建设提供借鉴。

记者获悉,中建三局北京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三标段,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进行主体结构收尾、二次结构及机电安装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底完工。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大学城内,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图书馆、行政中心两个单体建筑,建成后将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将申报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帕兰道夫斯基”号货轮在经历了90天、13000余海里的远洋航行后,抵达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葫芦岛港并顺利通关。随着476吨的核电设备从货轮卸下,即将运往徐大堡核电站的施工现场,意味着中俄合作在建的徐大堡、田湾两个核电项目,目前均已进入建筑安装施工高峰期。

广州三建筑 国际拿大奖。星寰国际商业中心:设计灵感 珠江流水。东山少爷南广场:历史街区 光影流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以山为景为形 建筑形体多变。

没安空调和采暖,却冬暖夏凉;北方气温跌至冰点的季节,坐落在京郊的房子一晚仅从20℃流失了2℃;减少能耗的同时,屋顶的瓦片还能发电。这就是在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正式实施后国内第 一座建成并获得“近零能耗”评价标识的民宅──“零舍”。一问世就引发关注和热评的“零舍”,为何如此“神奇”?这种节能环保建筑,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上海市宝山工会组织再添新成员。由100家建筑企业联合组建的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日前正式成立。自此,作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力量,宝山区建筑行业职工有了“娘家”,有了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