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有哪些突破?不同类型的抢救保护技术可否借鉴融合?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如何持续发展?在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交大昨日成立了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专家学者还一起探讨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

如果没有汇聚各色大型历史老建筑的外滩,没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以及还留存的1000多万平方米的老建筑,上海会呈现怎样的风貌?在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昨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委员会将致力于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工艺、材料的研究,让老建筑恢复往日的旧貌。

“十二五”期间,江苏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实施节约型城乡建设十项重点工程,不断提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水平。到2015年末,全省节能建筑面积总计143790万平方米,占城镇建筑的53%,比2010年末增长了20个百分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总计11003万平方米,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工作均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江苏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的实践”项目获得2011年全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江苏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全球百佳范例奖。

近日,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福建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下称《规划》),到2020年,该省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5亿平方米。

央广网乌鲁木齐6月10日消息(记者张雷 乌鲁木齐台记者贺婷)乌鲁木齐市重点建设项目如火如荼。遍地开花,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摇身一变,成为再生建筑材料,实现了变废为宝,也逐渐催生出一个新行业的发展。

未来的房屋会是什么样子?德国房地产企业Vivawest集团在德国Bottrop市建造了一栋“未来之屋”,除了房屋内所有家居都能实现智能控制外,整栋房屋利用清洁能源系统,提供的能源能够满足住户所有需求,房地产企业在给一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房屋进行节能改造,将房屋所能利用的太阳能、地热等充分利用,以保证这栋“未来之屋”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昨日,北京市公众考古活动在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遗址举行,考古志愿者和观众在考古现场近距离观摩考古队员工作,体验科学考古过程,揭下考古活动神秘的面纱。本报记者 吴镝摄

央广网珠海6月10日消息(记者郭翔宇)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广东珠海通过实行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建筑领域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多管齐下从源头化解欠薪治理难。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据英国卫报(Guardain)报道,英国制造业产量4月份反弹,强劲的数据为英国经济描绘了比预期更为光明的图景。

本报讯(记者邓亮)昨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浙西大道火车站附近的城南养护站附近,有两间大面积钢棚结构的违法建筑没有拆除,外观陈旧有碍观瞻。记者当天赶往实地进行调查。

国际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及技术创新战略研讨会日前在武进绿建区召开,来自绿色建筑行业的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针对绿建技术及产业提升进行探讨。

近日,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与南京日报共同举办了“绿色建筑你了解多少”有奖竞赛活动。来自设计、环保、建设等各行业的市民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