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与浙建集团联合主办的浙江省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会在浙能集团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部成功举行,浙江省国资、建设、经信、科技等管理部门负责人,来自全省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智能装备厂商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不同于传统会议形式,本次活动以“实景展示+实战演示”为主线,集中展示了我省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系统布局与落地路径,为建筑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浙江样本”。

近日,记者走进长沙三个基于BIM技术构建的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在项目设计、施工、维护等各环节,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是如何提升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中建·博萃府项目采用了BIM深化前置模式——管线综合设计与施工图同步进行,彻底改变了传统“先出图、后深化”的流程。“这要求各专业设计师在同一个三维平台上协同工作。”刘科介绍,“就像指挥交响乐,每个声部必须精准配合。”丁家垅城改项目深度应用“BIM+数智工地”技术,通过构建“1个平台+N个模块”的应用架构,集成了多项智慧管理功能,实现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实时化、可视化与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平台进一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最终实现了管理流程的透明化与高效化。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2025年无人机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其中,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抽查10批次,全部合格。

由浙建集团浙江三建承建的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工地成了浙江省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会的“超级秀场”,机器人“组团”盖楼成为全场焦点,展示“未来工地”新图景。观摩会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建造引领未来”为主题,设置智能建造体系、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智能装备六大展区,覆盖设计—建造—运维闭环。现场,浙建集团与杭州市建委、西湖区政府共同签订《智能建造协同创新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建筑业”典型应用场景和示范标杆企业;“智能建造产学研和实训基地”同步揭牌,共建人才培养新高地。

最高人民检察院10月21日发布办案统计情况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事检察监督案件4800余件。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在部分建设工程中,存在先施工后招标、轮流坐庄、围标、招标改议标等违法行为,违反招投标管理制度,破坏市场秩序。有的承包方或以劳务分包名义将案涉工程整体交劳务分包企业施工,或以内部承包名义将工程分包给与其不具有劳动关系的人员进行施工,相关企业或个人通常不具备建筑工程施工资质,存在安全责任风险。

近日,由重庆市消防救援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无人机功能测试活动在两江新区举行。20余家重庆市内外企业携最新无人机产品参与,集中展示了当前最前沿的“低空+消防”融合技术与实战能力。据悉,本次活动旨在加快推进先进无人机技术在高层建筑消防救援中的实战应用。测试聚焦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和事故救援处置全流程,设置火灾扑救、事故救援、智能巡检三大核心功能模块,细分为14项测试科目,全面评估无人机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实战表现。本次测试具有四大亮点。

10月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搏介绍,建筑业是四川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在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时期,四川建筑业在支柱产业、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具体来看,支柱产业的地位持续巩固。“十四五”期间,四川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6.4%,累计完成总产值超9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左右,累计上缴税收超400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产值规模可以达到1.9万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在北京西北旺永靓家园工地,起重机吊起预制叠合板,20分钟完成拼接——这种“搭积木”式建造,已成为中铁六局建安公司重点工程常态,其以装配式技术为核心,在效率、质量、绿色建造领域持续突破,为建筑产业现代化与民生工程提速注入强劲动力。西北旺项目通过一体化设计,构件生产效率提升30%,安装工期缩短25%,建筑垃圾减少60%;顺义樱花园团队研发的新型桥架预埋件免留洞技术,单项目节省成本4.5万元,管道“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模式更使效率提升60%,损耗率从5%降至1%。截至目前,该公司四大创新工作室已攻关80余项技术,解决200余个施工难题,累计节省成本超1500万元。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国际年会在加拿大多伦多落幕。经全球评选,上海中心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十年奖最高奖”。这是其继2016年获“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奖”后,再度斩获超高层领域国际重磅奖项,彰显中国在该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全球领先实力。今年6月,上海中心先获“十年奖”,拿到冲击最高奖的“入场券”。10月7日,在多伦多年会评选环节,上海中心与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墨西哥的知名项目同台竞技,通过现场陈述展现运营实力;次日颁奖典礼上,成功登顶,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为实现“全球领先地标运营商”愿景奠定关键一步。

近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涵盖加强城市设计、提升环境品质、完善住宅建筑功能、实施城市更新、提升服务和治理水平等五个方面的17项具体举措。在业内专家看来,此次政策体现了上海在好房子建设方面落实了规划政策的有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上海“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政策对于住宅产品的优化等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将更好促进住房消费市场的活跃。

今年7月,住建部发布第四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我省有10项经验位列其中,累计已达23项。到底什么是智能建造?它的出现又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哪些变革呢?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保定、雄安新区是河北智能建造发展的核心载体,两座城市的实践样本,正是解读智能建造核心内涵,解码河北智能建造进阶之路的关键。

在新疆乌鲁木齐十二师的土地上,一座融合文化韵味与体育活力的综合性建筑拔地而起,它就是由中建新疆建工设计分公司精心打造的十二师文化艺术馆、体育馆项目。这座总建筑面积达 15888 平方米的建筑,不仅是当地的文体新地标,更是中建新疆建工设计分公司践行 “以终为始,精益建造” 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着央企在推动区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与绿色建筑创新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