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处建筑工地暴发的局部聚集性疫情传染敲响了警钟。密云区住建委迅速对全区在建的58处施工工地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巡查,从严从快从紧压实行业疫情防控监管责任。非必要不再新进务工人员,严防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建筑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住建厅获悉,《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在总结“十三五”成绩的基础上,《规划》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等方面,为未来五年如何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建筑强省明确了方向。

8月1日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8月11日,哈尔滨市松北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落实新规集中检查行动,开出哈尔滨市实施《规定》行政处罚首张罚单。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其中,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均应为装配式建筑。

8月11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做好在冀建筑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冀建筑业企业要认清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及时关注全省疫情最新部署,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全面压紧压实企业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位于京沪高速与东吕高速交会处,独具区位优势。产业园内,干净、整洁、绿色、智能,完全没有传统产业园的固有印象。该园规划净地6平方公里,项目一期一批次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初步达到企业入园条件。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期一批次的8个标准厂房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号构件车间和3号构件车间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施工,目前正进行屋面板、墙板的施工。

8月12日,记者了解到,为减少“精装房”产生的购房纠纷,市房管局和市城建局将联合出台《规范全装修商品住宅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分户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开发企业不得组织进行竣工验收;且销售现场和交付标准样板房的公示中,不得出现“同等档次”的表述。即日起,市民可登录市房管局官网反馈意见。

8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意见建议的公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首都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继续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进一步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超低能耗建筑的快速推广,离不开相应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住建部等七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今天,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最新数据,上半年,我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成为全国十个超5000亿元地区之一。从在外省完成产值占比来看,我省建筑业外向度较高。上半年,湖南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共完成产值1948.47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比35.9%,外向度居全国第八位。

12日,记者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截至目前,该省已有18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成投产,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1809万平方米。近年,山西推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发展,出台《山西省装配式建筑设计导则》《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措施,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

据了解,以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为基准,超低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水平要降低50%以上。当前我国在建及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约1000万平方米,这相当于1400个标准足球场,其中约60%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和河南。“虽然每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的面积占比还很小,但增长非常迅速。”任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