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栋栋楼宇的建设过程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9月12日从省住建厅获悉,湖北省发布《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5个,打造省级以上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20个,建设示范项目100个,届时,全省新建筑30%以上是“搭积木”式的装配式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建材施工应用日渐普及、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不断提升……近年来,河北省高度关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以提质增效、减少排放为目标,实施建筑节能提标行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努力实现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通知,将对全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促进企业提高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将列入红色监管,限期整改不达标的将报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提前5年达峰。”这是上海对碳达峰的庄严承诺,也是上海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资源、能源短缺等约束性条件,上海如何兑现目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推动绿色转型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建筑作为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的重要载体,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节约,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本报讯(记者孙慧)海南日报记者日前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为进一步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我省进一步细化明确装配式建筑推广政策,装配式建筑容积率奖励政策将延续至2022年。

本报读者来信版5月10日刊登《幼儿园私自加层存在安全隐患》一文,反映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盐湖城小区内的蒙正学堂幼儿园,一段时间以来加层并扩建活动板房,存在安全隐患。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随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违法建筑进行了调查。

各地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7日记者获悉,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关于打造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省域样板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提出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及建筑业转型发展,计划到2025年实现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8%。

在合肥经开区,17层的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大楼是一栋三星级绿色建筑。“三星”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最高等级。该项目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阶段贯彻低碳健康舒适的理念。如在低碳节能方面,除了采用高能效的建筑设备,还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屋顶建造架空式太阳光伏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约为16.8万千瓦时,光伏系统发电量占大楼年总用电的比例约为10%。建筑配备了3套雨水收集系统,可实现年总收集雨水量约3100吨,可提供大部分绿化灌溉的用水需求等。

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的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等。

正在举行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个建筑“黑科技”集中亮相。9月6日,在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中国建筑展区,科技日报记者看到,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智能硬件体验区,通过大屏、沙盘、实体模型和智能装备,为观众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和低碳体验之旅。

建筑产业虽然面临用人“断层”,但极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在一批建筑企业里,新型建筑业对工人的职业技能要求大幅提高,一部分农民工正在悄悄地向着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开始扎根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