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对于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杨国强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至于农业方面,杨国强则提出目前我国存在“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并针对此建议加快推进种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杨国强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再次建议,国家应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日前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从2021年起,陕西每年新开工建设项目面积增加3%以上用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30%以上,城市中心城区住宅建筑实施全装修;到2035年,陕西省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省蚌埠市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蚌埠市超低能耗/光电建筑专项发展规划(2020-2035)》(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将蚌埠市打造成为中国国内首个光电建筑示范城市,着力实现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建筑薄膜光伏应用光电两个领域发展“双领先”。

陕西建筑业产值规模占到全国的3.2%,居全国第14位;产值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随着产值规模的持续壮大,建筑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20年陕西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9.9%。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近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出在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全面禁用六溴环十二烷(简称HBCD)的联合倡议,并与全国各地方相关协学会共同发起了禁用HBCD的联合行动。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获悉,2020年中国建筑新签合约额3.2万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幅,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中国建筑加快改革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缩影。

针对农民工群体劳动力逐年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建议,进一步落实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加强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加大就业承接相关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推进装配式新兴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师燕超与其导师合作出版了我国民用建筑抗爆领域的首部专著《建筑结构抗爆分析理论》,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编制了我国首部《民用建筑防爆设计标准》,参与修订《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标准》,首次将结构抗爆炸连续倒塌设计写入其中。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通报,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等施工企业或未办理市场主体信用考核登记,或无资质非法承揽工程,严重扰乱青岛市建筑市场秩序,给农民工工资清欠带来极大困难,现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属于未办理信用考核登记的企业

待杭州西站“站城综合体”全部建成后,杭州高楼排行榜将面临大洗牌,不仅最高楼位置将被北区F-04地块内,高度近400米的摩天大楼占据,南区F-09地块内,高度近320米的摩天大楼,也有望名列排行榜前茅。

日前,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印发《关于试行绿色低碳指标的通知》(简称《通知》),决定在海口江东新区土地出让条件,以及新建建筑、市政道路等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点和工程规划许可、初步设计等审批程序试行绿色低碳指标。

记者了解到,快速审批得益于黑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以来,黑龙江省住建系统围绕“项目快落地、市场易准入、竞争真公平、办事更便捷”四大营商环境,以工程审批等领域“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推动行政审批“减程序、减条件、减材料、减时限”。目前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其他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优化比例达70%以上,让龙江审批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