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共同推动行业转型,摒弃“内卷式”竞争。“倡议书”中称,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应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其倡议的重点内容包括:不搞盲目扩张、恶性低价,不追逐短期利益;不设“空壳架构”,不虚耗人力物力资源;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展开“价值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据悉,“倡议书”联合倡议单位包括中建一局党委、中建二局党委、中国核建党委、中机建设党委、中国中冶党委、中铁建设党委、北京建工党委、北京城建党委、上海建工集团党委等头部建筑公司的党组织。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正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军械库及双年展花园展出。本届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为主题。展览集结12位(组)建筑师,以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城市交通与未来城市为主题,呈现10件(套)作品,展现中国建筑在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对话与思考。

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预算总额的45%以上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给予1000万元平台升级经费支持、禁止强制非现金支付、推行过程结算、加快竣工结算进度、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18日,记者从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行的新闻通气会现场了解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4部门于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民营建筑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鲁建发〔2025〕9号),从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生产经营负担、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7大方面推出21项具体措施,真金白银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

7月13日,位于古镇镇海洲村显龙螺沙吉围大道 21号的中山市长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从各个收集点拉运来的建筑垃圾通过先进设备和环保设施的处置“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这是古镇镇近日获批投入运行的 3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之一,其他两个项目主要承担建筑垃圾的中转场地(服务)和运输业务,标志着古镇镇建筑垃圾处置迈入“规范化、资源化、减量化”新阶段,为更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在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位于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广州总部大楼已在顺利通过竣工联合验收并开启运营。该建筑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07米,采用“垂直城市”理念,创下国内超高层直挑结构首例。包含智慧办公、公共艺术空间及市民开放区域,为腾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布局。海珠区住房和建设局在建设周期内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协调职能,多维度支持协调项目施工用地、道路建设、配套措施等,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7月8日,雄安新区举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的通知》政策宣贯会暨近零碳建筑技术成果推广对接会。本次会议由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主办,旨在推动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促进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新区多部门、央企疏解单位及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12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近零能耗建筑领域专家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下一步,新区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政策落地实施,促进优秀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色雄安注入新动能。

7月8日,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在广州启幕,同期举办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沙龙。此次沙龙邀请粤港主管部门、贸易发展机构、院校科研机构、投资基金机构、建筑业和建筑机器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围绕建筑机器人产业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问题挑战、未来趋势及金融支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创新协同。

随着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南京路1号)最后一个“两柱合一”节点的顺利安装,该项目高位钢结构转换层正式封顶,正式进入百米以上高层主体施工阶段。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项目主塔楼采用独特的钻石型平面设计,通过“V”字形斜撑结构实现功能转换,既满足住宅区270°海景视野需求,又攻克了异形建筑在消防、机电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转换层离地面高度约105米-130米,位于塔楼的22-26层,为与整个楼栋的三角形元素相呼应,项目借助三角形的稳定体系,转换层采用“三柱合一”高位钢结构形式。

7月10日,湖北省建筑垃圾治理暨集中整治工作培训会提出,即日起至9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建筑垃圾集中整治行动,推广智慧监管,推进设施建设,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全省建筑垃圾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24年10月,住建部启动全国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湖北省建制度、堵漏洞、强监管、严处理,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私拉乱倒、无序堆放多发频发势头。

7月8日,2025年广州市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启动。宣传月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依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举办的契机,围绕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陆续组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宣贯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全社会对于广州城乡建设领域双碳工作的关注度。本次活动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广州市散装水泥与建筑节能管理中心、广州市地铁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承办。

近日,香港立法会议员一行到访深圳。在实地调研多个模块化集成建筑(MiC)项目后,他们纷纷赞叹:MiC建造技术源自香港,如今这项技术的价值链条,正以香港智慧为源、湾区创新为炉、国家贡献为锚生动延展。用MiC技术打造的建筑,业内称之为装配式建筑4.0产品。从1.0到4.0,装配式建筑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迭代升级。如今的MiC技术,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出建筑的主体结构后,再细细拆分成最优解的空间模块。这些模块单元不再为功能空间所局限。由于是助力建筑业工业化发展和绿色化转型的先进技术,香港特区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持续加快MiC的推广应用。自2017年起,MiC技术连续八年被写入《施政报告》。

7月8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郑州)建筑产业与智能建造博览会暨产业链供应链商洽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场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建筑产业与智能建造的发展新趋势。本届博览会由市建筑业协会、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旨在探索建筑业转型升级道路、完善协作机制、打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