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呼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该想法无疑是好的。但真正贯彻执行起来,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是许多建筑行业人的梦想,而装配式建筑则将这一理想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像“搭积木”一样装配起来即可。本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积极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进行解读时指出,《导则》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支撑。通过《导则》的引导,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建造的全要素、全过程,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建筑业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月12日召开“建筑工人成才道路座谈会”。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舒行钢表示,全省现有建筑业从业人员303万。该厅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建筑领域更多“邹彬”成长成才,力争2025年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超过150万。

自上海发布《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明确新城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之后(点击查看:上海: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北京通州区也要求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建筑垃圾量多、处理难度大,长时间堆积不仅占地,还易对环境造成危害。近年来,北京市下大力气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和循环利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将弃土以工程回填、矿坑修复、土地平整、绿化覆盖等方式实施利用,弃料及其他废弃物通过再加工形成再生产品,同时大力化解再生产品推广使用难题,打通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前基本形成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推进体系,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将达到70%。

扫码、登记、测温……4月12日上午,中建四局卓越万科朗润园项目“火炬”党支部积极践行为职工办实事的宗旨,组织110余名农民工在佛山市乐从体育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完成了新冠疫苗首针接种。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商务厅、国税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建筑业企业出省发展“十百千”服务工程工作方案》,为山东省建筑企业提供“十件实事”“百家联络服务企业”和 “千名联络员”机制,为助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保驾护航。

让厦门市建筑“绿”起来。近日,厦门市建设局、市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在全市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2020年仍实现了新签合同额3.2万亿元,再次刷新全球建筑企业订单纪录,同比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在中国建筑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看来,好业绩得益于中国建筑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月9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力争全省装配式建筑在“十四五”期末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