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沙龙在广州举行

更新于:2025/07/1140人浏览来源:中国基建报 收藏

7月8日,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在广州启幕,同期举办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沙龙。此次沙龙邀请粤港主管部门、贸易发展机构、院校科研机构、投资基金机构、建筑业和建筑机器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围绕建筑机器人产业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问题挑战、未来趋势及金融支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创新协同。

沙龙现场

沙龙现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周卓豪在沙龙活动中指出,作为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建筑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场景日渐丰富、产业链不断完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按照省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他期望科研单位加强研发与成果转化,建筑企业探索规模化应用并健全行业标准,投资界支持创新项目并构建多元投资格局,共同推动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协同发展。

香港贸易发展局广州代表何俏媚介绍,香港贸发局通过国际创科展、秋季电子产品展(首设机器人专区)等平台及初创专区,为科创成果提供更多商业化的平台和机会;与广东共同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助力内地企业出海。她期望本次沙龙成为未来粤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促进大湾区建筑产业融合发展。

此次沙龙设置了粤港澳协同发展、产业投融资发展、产业需求及应用三个议题。

粤港澳协同发展议题:

构建联动机制,共探智能建造融合路径

粤港澳协同发展议题聚焦三地智能建造产业联动新范式,由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胡楠教授主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郑展鹏、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李健、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市场总监李永刚、香港建造业议会建造生产力经理梁铭泽等专家参与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粤港澳三地在市场、政策、标准协同方面潜力显著,这将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粤港澳协同发展议题研讨现场

产业投融资发展议题:

金融赋能技术落地,激活产业新质生产力

产业投融资发展议题围绕资本与智能建造融合路径展开讨论,由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镇喜教授主持。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滨、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园区军团标准与伙伴发展总监王海蛟、香港英诺天使基金投资总监孙逸兴、深圳卓蚁科技市场总监江世怡,围绕技术落地与金融赋能展开探讨,提出投融资需兼顾技术迭代潜力与市场应用场景协同,以及通过“产业联盟”解决智能建造“卡脖子”难题、助力技术成果转化等思路。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资本应聚焦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企业,通过“技术+资本+场景”融合模式,推动智能建造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产业投融资发展议题研讨现场

产业需求及应用议题:

聚焦场景痛点,推动技术落地与价值创造

产业需求及应用议题聚焦智能建造技术实践与落地,由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王文韬主持。深圳博匠机器人公司副总裁刘震、中建八局华南分局技术负责人方顺江、中建四局数字技术与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子祥、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低空科技产业发展平台主任陈骏、深圳特区建工集团深圳市天健建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志锋等分享了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造技术的落地经验。他们提出建筑机器人需直击工地痛点、数字孪生技术应提前规避施工风险等观点,认为智能建造正从技术叠加向系统变革转型,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实践支撑。

产业需求及应用议题研讨现场

活动当天同步举办智能建造成果展,设“施工装备与作业机器人”“检测巡检与智能监测”“数字化与智能系统”“科研前沿与创新”四大展区,涵盖智能检测、施工装备、特种作业、运维管理等多种类智能建造产品,全方位展示智能建造的前沿科技成果。

此次活动通过沙龙与成果展,为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搭建了“技术-资本-市场”对接桥梁,对促进行业合作,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