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在河源市龙川县打印了原位“轮廓工艺”3D打印双层建筑,完成净用时不到60小时。工程师借助科技之力,将建筑与3D打印结合,完成对现有建筑技术的再造。技术团队经过技术攻关,已经完成了架体结构、多种3D打印材料体系、输料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打印所需材料、设备、工艺及控制软件均为自主开发,已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

12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已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情况,《条例》共六章43条,对绿色建筑的规划和建设、运行和改造、技术发展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实施后,广东省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全部应当至少达到绿色建筑基本级的要求,实现“全绿”的目标。

中国建筑方面认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环保、安全和质量方面,都具有优势。同PC(预制混凝土)相比,在装配式建筑和部件领域,钢结构和智能化、自动化的结合可以发展智能建筑和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的属性更加明晰。

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切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加强对建筑节能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按照《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建筑节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各州(市)自查的基础上,成立了抽查检查组,对2020年建筑节能和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执业行为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

12月22日,北京建筑大学举办创新与研究生教育大会。会上,学校“晒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绩单。过去5年,该校获批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达2383项,科研经费累积达14.5亿元。此外,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突破1000人,毕业研究生取得学术成果共计5333项,研究生成为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的生力军。

据官方发布消息,近期,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青岛全市在建项目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四项制度”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四项制度”落实情况、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情况以及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4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5.8万平方米,停车位9400余个,商业配套32万平方米,货车轮候区11万平方米,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国家会展项目。

应急管理部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风险较为突出,前三季度的施工人员流动受限、建筑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项目长时间停工、设备长时间停转,造成项目复工安全生产条件不满足要求,加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不到位,安全生产风险叠加、集聚明显,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为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沈阳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出台。方案明确要求,要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同时在城镇居民家庭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启航之年,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其中,装配式建筑凭借着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等优势,符合智能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地方“十四五”规划的明确鼓励方向。

12月21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平方米、48.9平方米;全国棚改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要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