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无锡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符合“无锡规矩”的地方性法规,对涉及工地围挡、材料堆放、扬尘防控和噪声污染的施工内容作出量化规定,并加大了处罚力度,从源头补齐文明施工“短板”。

2月21日,宜昌市夷陵区广盛建科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紧生产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产品。这家公司目前正在为宜昌、武汉等多个城市建设项目供货和安装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产品。广盛建科为宜昌首家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该公司运用PCMES信息化管理系统和RFID芯片技术,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运输、安装、运维所有环节质量可追溯。

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今日表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建设。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二是建设绿色低碳社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提升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切实解决质量常见问题,让住房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

近日,新疆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自治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及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自治区装配式建筑评价办法》(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自治区组建全区统一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专家库,开发了装配式建筑评价系统,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和评价工作,通过系统进行申报、专家抽取、公示评定结果,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进行统计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建筑工地场所特殊,人员聚集且流动性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2月18日,广东省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召开全省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电视电话会议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建设工地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形势,对近期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从河北省住建厅获悉,2021年,河北省各级住建部门积极应对建筑业高开低走态势,强化防疫惠企政策成果转化,完善行业发展政策,全力聚焦和服务建筑业稳增长。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84.6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03.9亿元,占全省GDP的5.7%,连续5年占比达到5%以上,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

2022年初,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要求各区根据《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试行)》,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原则查漏补缺,进行“地毯式”全覆盖历史建筑普查(普查要素内容包括建筑名称、所在位置、建筑风格、建造年代、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产权归属等),全面推动佛山市现有历史建筑线索的复核和认定工作。

北京,世界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2008年夏天,北京在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2月,北京再次迎来奥运盛会,圆梦冰雪,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为奥运增光,也因奥运再次焕发新的活力。一座北京城,两段奥运情。在北京,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经历了两次奥运会,默默奉献,甘于付出,用专业的建筑素养,托举奥林匹克的辉煌。

18日,记者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21年安徽省建筑业迈上“万亿级”台阶,增速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1位。2021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16 部门出台建筑业发展“十二条”意见,构建建筑业“做大做强”政策支持体系,大力推进“评定分离”,完善价格调差机制,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84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1位。

从无锡市住建部门获悉,15日起,全市建筑工地防疫措施再升级,成立市、区两级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对已复工工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所有施工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拿到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工人和工地区域采用闭环管理,工人活动范围原则上不能离开宿舍区与作业区“两点一线”;各工地建立“防控专班+防疫专员”制度,实行“三码(卡)”准入核查。

日前,雄安新区印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将围绕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目标,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维、绿色生活,着力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打造高质量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