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委正式印发《2022年度杭州市地下空间(含综合管廊)建设计划》,重点推进15个重点区域56个重点项目,计划新增地下空间408万平方米,以高效能管理、高品质建设为主线,打造更高品质、更有温度、更集智慧的地下城系统,为杭州城市打开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长期来看,建筑机器人研发能够缓解工人老龄化、工地用工荒的难题;数字化转型也将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转型过程中,高素质的新青年正在用他们的大脑和技术,为传统工地带来巨大变革。

2月17日,北京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开拍,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南皋村棚改地最终由绿城以43.47亿元、竞现房4.1万平米成交。挂牌文件显示,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黑桥村、南皋村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30-L03-01/03/04/05地块。该宗地块为棚户区改造用地(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用地面积为4.1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9.2万平米。

仅仅依靠太阳能,就能够实现房屋内包括采暖、供电等在内的全部能源供给。如今,这一愿景正在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内成为现实。“全屋恒温、恒湿,所有能源供给全部依靠太阳能,包括采暖。”这座小屋的建设者之一、国网天津滨海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贺瑞介绍,这座极具代表性的零能耗智慧建筑,其本身的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的全部用能,总体能够不依赖外部能源输入,达到“零能耗”。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指保险机构对生产经营投保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有关经济损失等予以赔偿,并且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预防服务的商业保险,是商业保险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尝试。长安保险推出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将为建工企业的安全防护提供健全的保险保障。

记者从荆州市住建局获悉,为实现“双碳”目标,着力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出台《荆州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国家和我省现行节能标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652.0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能力26.18万吨标准煤。

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修订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城乡建设各环节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大力推进零碳未来社区建设。适度控制城市现代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业建筑建设。推进绿色建造行动,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记者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哈市计划新开工千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其中,南岗区528.71万平方米、道里区116.7万平方米、香坊区193.28万平方米、道外区89.87万平方米、平房区109.69万平方米、双城区62.69万平方米。

记者从厦门市建设局获悉,自2017年以来,厦门市陆续开工及续建共计41个市级项目,2022年计划推进竣工房源10000套。目前,12个在建市级项目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这批项目均位于岛外,其中2个位于海沧区,1个位于集美区,5个位于同安区,4个位于翔安区。目前,部分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不久后可以与市民见面。

确保绿心三大建筑年底前完工、加快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等工程建设、运河商务区要完工440万平方米、启动副中心M101线建设……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通州区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今年通州区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新增学位7730个,确保完成6600套保障房建设等。

15日,记者从山西省住建厅获悉,2021年,山西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776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3.26%,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随着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举措逐步落地,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山西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全省新增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13家,总量达到46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4家,产能约3680万平方米,比2020年翻一番,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日前,由电建地产投资开发,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洺悦御府(一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项目,正式获得国际公认最权威专业研究和认证机构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简称:PHI)认证。据悉,这也是西南地区建筑领域首次填补该领域空白和获最高国际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