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印发《2022年度建筑工程质量整治重点》,为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及监督机构划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区域整治等重点。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提出,施工现场参建各方应将整治重点纳入日常管理,作为质量问题预防和隐患排查的重点。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应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举措,组织落实整治重点中各项内容。

常年在建筑工地砌墙的经历,让他对建筑行业里的农民工有着深厚感情,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聚焦到了推动农民工转型上。2021年,邹彬针对“农民工转型为建筑产业工人”这一话题,赴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了解企业办学情况,赴中国建筑五局旗下的装配式建筑工厂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并通过网络收集农民工的心声。

为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建筑工程全面复工复产,促进建筑业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开门红”。3月1日,市北区集中安置住房项目南区组织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样板工程节后复工观摩活动,作为青岛市建筑工地“开工第一课”的重要一环,观摩会将以现场“实地教学”的模式“手把手”高标准助力青岛各大项目复工复产。青岛市安监站总工程师朱民,中建五局山东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陈留春,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佑童,青岛市多个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观摩。

3月3日,杭州临平区东湖街道兴元路与望梅路交叉口,建设中的临平室内滑雪场主体建筑基本完工。据悉,该滑雪场冷区占地1万多平方米,设有150米长初级、中级滑雪道,还有索道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区。为满足专业雪友需求,同时还设有单板滑雪区。目前,滑雪场进入顶膜、内部装修阶段,预计6月底完工,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全年体验滑雪的乐趣。

凡未进入招投标环节的保障安置房项目,原则上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全市新建商业开发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应达到30%-50%……近日,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应用比例。

日前,《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将于3月28日起施行。据悉,2010年武汉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发布《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绿色建筑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重新制定的管理办法,从绿色建筑推行范围、各部门监管职责、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政策保障和激励、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督查的通报》。通过听取市州住建部门情况介绍、查阅相关台账资料、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全省14个市州四季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截至2021年年底,共有特级建企740家,不同类别的特级资质938项。从各地区分布来看,特级企业数量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江苏(83家)、浙江(82家)、北京(73家)、山东(50家)、湖北(38家)、广东(36家)、河南(34家)。江苏、浙江的建筑业总产值近年来一直领跑全国,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数量多、实力雄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则凭借首都的区位优势, 占据了第三的位次。就特级资质项数量而言,北京最多有104项,江苏、浙江并列第二位(85项),山东、湖北、广东紧随其后。

记者2日从西安市政府获悉,《西安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印发,2021年起,每年新开工建设项目面积增加3%以上用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增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城乡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领域。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山西省通报2021年度建筑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第二批典型案例。各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我省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两年行动和工程建设领域整治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健全本地区建筑市场网格化监管执法制度,规范案件线索移送、立案调查和处置结果反馈等各环节工作流程,切实加大对所辖新建、在建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存在违法发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近日,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到,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装修垃圾的产生。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达到50%。因事关房地产住宅建筑趋势和走向,引发市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