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老淮安人,对于西长西街清代民居、三元巷古民居、程家巷民居、周氏祠堂这些老建筑应该很有印象。2016年2月,这四处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老建筑,被拆除了。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将再次出现在清江浦区。昨日,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2017年全市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中发现,在一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经法院调解,诉讼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清江浦区政府对已拆除的西长西街清代民居、三元巷古民居、程家巷民居、周氏祠堂四处不可移动文物,在建成后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上述文物的原址附近)中复建。

  中新网莫斯科6月5日电 (记者 王修君)第19届俄罗斯国际建筑机械及工程机械展(Bauma CTT Russia)于当地时间6月5日在莫斯科开展,百余家中国机械产品参展。

2018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一辑·抢救记忆中的历史》,书中选刊22篇建筑口述史采访记录。被访者包括张镈、莫宗江、贝聿铭、罗小未、陈式桐、汉宝德、邹德侬、李乾朗等22位著名建筑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为本书题词。

一台挖掘机将浸湿后的建筑垃圾铲起,放到旁边的破碎筛分机中破碎,并分别从3个方向筛分出粗、中、细三种规格的建筑骨料,再由推土机运至一旁存放,等待后续利用。6月1日,记者走进位于石景山区衙门口棚户区改造项目南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实验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衙门口棚改产生的建筑垃圾在这里破碎筛分,每天的处理量可达2340吨。

金羊网讯 记者李晓旭、通讯员刘静静报道:4日下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在官网公示《深圳市综合整治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操作规定(征求意见稿)》。据介绍,新规优化了审批程序,建立激励机制并鼓励市场参与,破解待完善手续建筑物处理难题。

6月3日,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技术交流会暨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了本届获得詹天佑奖的工程。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4项工程获得詹天佑奖。

百岁高龄的老建筑自己就能“移步转圈”?这不是科幻片!今天上午,位于虹口区海南路84号的一座花园洋房缓慢向“新家”移动了3米左右,宣告上海“最难”老建筑平移工程成功完成。

昨日,古老的游戏“垒石头”重现孩子中,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的900名小朋友和家长汇聚在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场上比赛垒石头。

记者近日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攻坚行动5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本次行动以容易引发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地区、单位、场所、环节为重点,主要任务包括汛期安全生产、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治理、监管执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

5月25日,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拉开帷幕。水上小城威尼斯在电影、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文化盛事,这里每逢单数年举办艺术双年展,每逢双数年则举办建筑双年展。尽管始于1980年的建筑双年展不如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双年展底蕴深厚,但其在建筑领域早已是全球一流平台。

在上海,很多面临地块规划的历史建筑,依靠“平移”完整保留了下来。为腾挪出商务区的施工空间,虹口区海南路84号的一幢百年老式花园住宅,在经历了从“走”到“跑”的平移工程后,于昨天(1)安稳落脚,施工方创新平移技术,给城市更新与老建筑保留提供了新的思路。请听报道。

央广网上海6月1日(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王帅)在上海虹口区海南路84号、四川北路街道HK172-13地块,有一幢建于1920-1930年的老建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建筑是一幢老式花园住宅建筑,为独栋三层砖木建筑,具有徳式特征的外廊式建筑。为了保护历史建筑,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担今天启动建筑平移工程,这是目前上海老建筑平移工程中移位路线最复杂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