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广东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公布了13部门联合印发的《佛山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方案》指出,2022年至2025年佛山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分别达到80%、90%、95%、100%;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到2023年,全市按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35%;到2025年,该比例达到45%。

日前,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2021年度全省优秀建筑业企业进行通报表扬。武汉新洲有3家企业被授予2021年度“突出贡献”单位称号,11家企业获评“重要贡献”称号。武汉市新洲区在2008年6月被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建筑之乡”称号,辛冲镇被授予“鲁班镇”称号,全国各地遍布不少新洲建筑人的身影。新洲区建筑产业链齐全,全区至今有各类建筑施工、装饰工程、设计咨询公司100多家,新七建、新八建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建筑企业。

日前,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2025年我省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8%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累计改造面积占比达到1%。超低能耗建筑对于节能减排、加快建筑行业转型等意义重大。记者调查了解到,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链长、上升潜力大,我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未来有望培育成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近来,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少噪声、临时停电停水等因素对居民生活的打扰?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日前制定了《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2022版)》(以下简称《图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进一步规范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避免和减少施工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同时保障施工人员和居民安全。

作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项目的主力军,中建一局日前透露,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EPC(工程总承包)工程——副中心160地块项目就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黑科技”智慧技术,打造建筑“超级大脑”,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武汉市近期修订的《武汉市消防管理规定》明确了这一要求,该《规定》指出,将支持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鼓励安装电梯电动自行车智能管控系统等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的设施。上述《规定》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建筑变“绿”,实现建筑节能。“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寒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达到75%,累计建设完成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近0.1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14亿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85亿平方米,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6%。“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目标已圆满完成。

在“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征程上,杭州正加速由“建筑业大市”向“建筑业强市”迈进。记者从杭州市建委获悉,不久前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从营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强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以十大具体措施,提升建筑业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机制改革创新,全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的工业建筑最适合形容为智能环境,进入市场的投机性设施的基线能力发生了重大转变。例如大凤凰城正在建设2750万平方英尺的工业项目。工业物联网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提高工业建筑的效率。在建筑50年的生命周期中,大约30%的总成本花在建筑上,剩下的70%用于运营。

北京市2021至2022年采暖季将于3月22日24时正式结束。记者从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了解到,这个采暖季,96069供热服务热线工单诉求量同比下降8.3%,供热服务质量提升。今年,北京热力集团还将对1400万平方米民用建筑试点智能化供热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