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建筑家的眼睛与诗人的心灵
更新于:2022/02/08已503人浏览来源:海口晚报 收藏
提到美貌与才学并重的中国女性,林徽因绝对当之无愧。在五十一年的人生旅途中,林徽因在文学、建筑、美术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林徽因集》集结出版,相当数量的林徽因文稿、书信、照片首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为大家还原一代才女的本真世界。
林徽因1904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全家迁居北京。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一年后回国。在英国期间,由于一位同窗英国姑娘的影响,她开始对建筑艺术发生兴趣。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林徽因结识了著名维新派政论家、学者梁启超先生的长子,当时的清华学生梁思成。不久,他们先后来到美国,就读于宾州大学,并共同决定要以建筑学为终生事业。1928年,这一对新婚的同行回到了祖国。
虽然人们常常把林徽因说成是一位诗人、文学家,但实际上,从整个一生来说,文学创作并不是她的主要事业。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梁思成作为一个年轻、热情的建筑学家所进行的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林徽因始终是他最密切、最得力的合作者之一。
林徽因在学术研究活动之外,开始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剧本、散文和诗。数量虽然不多,却引起了读者相当的反响。
林徽因曾以诗闻名于当时的文学界,如果说她通过自己的小说、剧本和散文,是有意识地要对当时所观察到的社会现实有所反映的话,那么她的早期诗作,除少数几首曾表露了对民族命运所怀的忧患感和深沉的爱国心外,更多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着生活和爱的哲理。
同他们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林徽因虽然在国外留学多年,却有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她和梁思成在美国攻读建筑学期间,读到的是欧洲建筑史,而中国建筑,那无数古朴的寺庙、辉煌的宫殿,在西方建筑界眼中却像是不存在一样。这种情况,正是激励他们立志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基本的推动力。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我国华北的大片土地,他们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八年抗战,不断的“逃难”、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肺病复发。从1941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这个时期,学术上的研究和创作活动在林徽因的生活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她在疾病的折磨下,在几乎不蔽风雨的几间农舍里,常常伴着如豆的菜子油灯光,用了几年时间,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重要著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宿愿。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