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跨界”建筑学家张良皋去世 把鄂西建筑推向世界
更新于:2022/02/08已1054人浏览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收藏
14日16时52分,武汉文化名人、二战老兵张良皋先生因病在汉逝世,享年92岁。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巴楚建筑文化缔造者。华中科技大学称他为“校宝”,业界誉其“民族建筑大师”,在武汉留下一批代表性建筑。“城市建设,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这是他弥留之际在重症监护室写下的文字。
昨日上午,记者赶至华中科技大学西区一栋普通教工宿舍楼。张良皋生前寓所——一套80余平方米的简陋三居室里,客厅摆放着上世纪70年代他考察鄂西土家族建筑及旅游资源的留影,正合他的建筑学家身份,也显示了他对大半生深耕其间的鄂西山水的依恋。
斜地上设计新华电影院
把鄂西建筑推向世界
张良皋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上世纪50年代进入武汉建筑设计院担任建筑设计师,参与设计了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留下一批具有价值的城市建筑。
他设计的汉阳钢厂转炉车间厂房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最大跨度的特大型厂房,目前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张良皋长子张甘告诉记者,父亲生前较为得意的建筑作品是汉口新华电影院。这个地方有点“斜”,要彻底平整必须拆除周边建筑。为不破坏街区风貌,他巧妙克服难题,整座建筑虽然建在“斜”地上,但外人一点也看不出。
张良皋曾对弟子说,湖北学者要想超过清华、北大,在世界有影响力,就要在一个地方深耕下去。他一生深耕的地方,是鄂西。
他率先开展鄂湘贵土家族及苗族建筑的研究保护,对土家建筑和土家文化进行了精妙的诠释,指出土家的巴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已有多处土家寨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离世前两个月,他还亲自去恩施鹤峰考察。
“他爱鄂西,抗战流亡到鄂西,这块土地养育过他,先生也回馈了他的爱。鄂西旅游有今天,他居功至伟。”华中科大建规学院副教授刘小虎说。
晚年张良皋对中国当代建筑热衷山寨西式建筑、盲目膜拜建筑玩家痛心疾首,他提倡建筑要有底线。去世前两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还说,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是一个感情容器,再不要搞怪异的建筑。
虽无正式编制
却是华中科大“校宝”
1982年,年届六十的张良皋和中央大学5个师兄弟一起创办了华中科大建筑系,被引为美谈。这6人里有清华大学教授周卜颐、天津大学教授童鹤龄、黄兰谷等著名建筑学家,堪称当时国内建筑学界“梦之队”。
张良皋的开山弟子、华中科大景观学系主任万敏回忆,作为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良皋一直十分低调,连系主任也没当过,就喜欢三天两头往山区跑,搞建筑研究。他获得的荣誉也不多,除了华中科大“十大名师”,几年前才有国家颁发的一个二战老兵勋章,再就是2013年的“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
张良皋在华中科大有“校宝”之称。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年逾九十还在给学生上课,近两年还在出新书,有新思想。另一方面则在于他的人品。建规学院的老师说,不管是和大学者,还是和本科生,他都能一视同仁地沟通交流,而且“任何一句话、一个词都是有根有据,而且大有内涵,需要琢磨一番”。
由于来校时身份特殊,是退休后被返聘到华中科大的,张良皋一直没有该校的正式教师编制。“不过,他从来都觉得自己是华中科大教师,学校也一直把他当作终身教授看待。师生们喜欢说的‘华科四大才子’,他就是其中一位”。
据了解,张良皋大多数的成就几乎都是在花甲之年后才完成的,代表著作有《武陵土家》、《老房子——土家吊脚楼》、《匠学七说》、《巴史别观》、《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具有中国老派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动荡年代的典型性。张良皋正应该搞学术做建筑的三四十岁盛年时期,不是被打为右派,就是关牛棚一关十几年, 影响了其学术研究。
人物>>>
他是率真“老顽童”
医院写下最后诗句“习君心事我粗知”
除了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巴楚建筑文化缔造者外,张良皋还有很多身份:文化名人、抗战老兵。经常给张良皋拍片的摄影家刘建林说,张老给公众留下的是一个仗义执言的“老顽童”形象。
他常对子女说,参加抗战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段人生经历。关于这段经历,有个故事流传甚广:1944年,他读大二时毅然报名从军,加入中国远征军担任翻译官。在重庆翻译员班毕业典礼上,蒋介石将他的名字错点成“张良举”,他即刻大声纠正:“报告!我叫张良皋!”
2013年,本报启动“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系列报道,他不但以烈士墓设计者及武汉空战亲历者身份回忆历史,还委托本报记者向俄媒体带去一封信,呼吁两国民众共同寻找苏军烈士。
2014年6月,俄罗斯《卫国战争的爆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展览在汉举行,他以老兵身份参观展览。令在场者印象深刻的是,他拄着拐杖、被女儿搀扶着下车;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轮椅,他却连声说,“坐轮椅不恭敬,不恭敬”,慢慢走进展厅。
病逝前,他在重症监护室写下最后诗作《知心》,表达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筑方向讲话内容的呼应。题记写道:“城市建设,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何等襟抱。”在第一句“习君心事我粗知”下面,老人还用红笔作注:“大人物多矣,我敢于‘喜欢者’不多。”率真的性格跃然纸上。
追忆>>>
根据记忆还原
苏军烈士墓园图纸
“我对老人的离世十分遗憾”,昨日,听说张良皋辞世,俄罗斯大使馆武官达姆李诺夫向记者表示。他说,老人是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的设计者,更是历史的见证人。作为少数几位熟悉苏联空军志愿队历史的见证人,张老先生的离世让完善这段历史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2013年本报“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系列报道开启时,张良皋曾介绍,武汉解放公园内的苏军烈士纪念墓园,最初设计还有一处纪念坛,因历史原因未能完成,并根据回忆还原图纸。(记者胡洁)
他一见学生精神就好
去张良皋灵前悼念的师生很多。一位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张教授在学校深受爱戴,对华中科大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能和老先生说几句话,也是荣幸的。
几个月前,为了拍摄新闻摄影作业,华中科大新闻2012级的小夏多次拜访张良皋。小夏回忆,老先生的女儿曾嘱咐过他们要多去他家,一来可以帮忙解决一些电脑操作的问题,二来老先生“一看见学生精神就好”。
张良皋给翻译2013级本科生小王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去年10月,小王到他家中采访。“他还很关心现在学生的成长。”小王说,当时适逢九旬教授台上讲课、台下学生睡倒一片的新闻爆出,老先生对此很痛心,在他看来,这和学生生活中充斥了太多诱惑,导致精力分散、态度浮躁有一定关系。“他还特地嘱咐我,现在的高校普遍缺乏厚重学风,但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要下苦功夫。”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6-10]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