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门西鸣羊街新建仿古建筑 传统民居将修旧如旧

更新于:2022/02/082410人浏览来源:现代快报 收藏

这几天,有市民发现,南京门西鸣羊街一带出现了几座新建仿古建筑。原来,这些是凤凰台-花露岗-胡家花园城市花园的文化商业配套。去年5月,门西鸣羊街东侧沿街地块保护复兴及环境整治方案公示,这片区域的改造一直牵挂人心。它是老城南留存最完整的民居,有众多人文古迹和文保建筑。探访时,不少居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舍得离开,“等门西改造好了,我们还想回来。”

现场探访

新建仿古建筑,白墙黑瓦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集庆路进入鸣羊街北入口,发现鸣羊街赫然出现一处围挡,依稀能看到里面的建筑规模不小。

走近发现,这里以前是片空地,鸣羊街效仿箍桶巷“瘦身”后,空地上开始建起了仿古建筑。白墙黑瓦,人字形屋顶,房屋不高,约1至两层。长约百米的鸣羊街,从北向南至城墙脚下,共有三处建筑群在集中建设。一处围挡上还挂着“精雕细琢、还原旧貌”的口号。建筑旁,不少房屋已搬空了。还没搬走的高大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下半年便开工了,“房子起来得很快,但做什么用,我们也不知道。”

在高岗里巷口,记者发现,原先的空地上出现了两座崭新的仿古民居。和旁边破旧的平房高度一致,结构相仿,但瓦和墙的颜色不同。门西一带的房屋曾被专家们评为“原汁原味的南京民居”,这几处仿古建筑样式大体一致,但和周围原汁原味的建筑对比,总少了些味道。

房屋外面的墙上张贴有“工程概况牌”。上面显示,此工程为鸣羊街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建筑面积2002平方米,造价一千多万。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一带居民都接到了房屋征收的通知,不少将被安置到岱山保障房。

胡家花园仍未开放

门西一带,有众多人文古迹和文保单位:历尽千年磨难的古瓦官寺、李白笔下的凤凰台,还有胡家花园、高岗里39号等,这些是否保存完好?

昨天,位于鸣羊街中段的胡家花园依然大门紧闭。记者尝试敲了敲大门,旁边立马有保安过来阻止,“还没修缮完,不开放”。从胡家花园旁一幢高层建筑向下望,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胡家花园原定于去年年底开放,去年四月曾在附近地下发现过唐代遗址,青奥前后一度停工。究竟何时开放,保安也不清楚。

瓦官寺仍在。一位唱经老人还给记者说起东晋顾恺之为之募款建庙的旧事。凤凰台在哪里?“这么多年来,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址。”家住陈家牌坊的徐大爷告诉记者,凤凰台旧址紧挨着胡家花园西侧,现为一片施工工地。

回应:

仿古建筑只是点缀

民居将修旧如旧

门西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老城南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而仿古建筑所在地块,是这片街区的一部分。根据去年5月公示的门西鸣羊街东侧沿街地块保护复兴及环境整治方案,这一街巷将仿照门东箍桶巷“瘦身”,由原先的16米宽缩至12米,并对地块内63%的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实施修缮、修复。

鸣羊街东侧沿街地块环境整治指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仿古建筑仅在鸣羊街东侧的沿街空地上修建,起到镶嵌点缀的作用。建成后将成为凤凰台-花露岗-胡家花园城市花园的文化商业配套。至于其他民居,将在完成征收搬迁后,逐个修缮,修旧如旧。

居民:

希望以后还能回来

根据规划,鸣羊街东侧沿街地块现有历史建筑10处。其中,高岗里39号民居等为不可移动文物。

现代快报记者再度探访高岗里39号。房屋外墙上“南京市文保单位”的标志牌仍在。71岁的王本炽告诉记者,这里是他的祖屋,已经200多年了。鸣羊街东侧沿街地块环境整治指挥部就在这处房屋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动员王本炽一家搬迁,好对文保单位进行积极修缮。“我舍不得离开。”王本炽拿出一张房契告诉记者,这座前后六进、砖木结构的房屋,承载了他太多的儿时记忆。他说,自己有个愿望,门西修缮好后,他还能回来住,守着老门西。“我能给游客们讲讲门西云锦的发展史,还有这一屋的杌子、装云锦的箱子,它们也经不起折腾啦。”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