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师马岩松:走出中国,超越世界并不远

更新于:2022/02/081397人浏览来源:新京报 收藏

    马岩松 出生于北京的马岩松,被誉为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

 

   “亚洲美洲欧洲,南极洲的正在谈呢,粉丝们别急。”2014年12月11日,MAD公布了位于意大利罗马的首个欧洲实施项目,这是马岩松带领的北京MAD建筑事务所于2010年初通过竞赛赢得的罗马古城中心一座街区公寓71 Via Boncompagni的重建项目。新闻一公布,朋友圈便有了这样的评论。

  虽带玩笑,不过区区数字却足以展现马岩松的风头正劲。亚洲美洲欧洲的建筑项目都可圈可点,尤其是他率领MAD中标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创下了近代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赢得海外标志性文化建筑的设计权。国际建筑舞台频繁亮相的同时,马岩松在国内建筑界也是风生水起。“山水城市倡导者”几乎是实践和理论同步,且被视为中国建筑未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马岩松自信中国是会产生梦想的地方,只要去做,中国能提供新的方式给世界以启示。

  国际中标

  是里程碑,也是MAD的十年大礼

  新京报:去年7月公布你率领的MAD中标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这是你,也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中标国外超级大国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你怎么看这次中标?

  马岩松:芝加哥的项目是2014年的惊喜。年初我收到一封信,邀请我们参加卢卡斯博物馆的设计竞标。我们都知道卢卡斯很厉害,这次是要建一个属于未来的博物馆。后来我知道被邀请竞赛的全是大师级的,我们算最年轻的。从被邀请参加、中标到现在已经在实现阶段了,这些事在一年内发生。中标以后我才想起来,MAD也十年了,所以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一份礼物,挺有意义的。

  新京报:这次国际中标的意义具体在哪儿?

  马岩松:这是我很满意的作品,是我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意义不止是个建筑,还有很多层面。

  一个大的背景是我们今天处在自我身份危机时期,大家都在思考与西方现代主义主流思想的关系。这个项目在芝加哥,是美国现代主义城市的代表,而建筑项目又是代表美国文化的博物馆,但中标的建筑师却是年轻的中国建筑师。我并不是被指定的,而是与西方老牌建筑师竞赛过的,这预示着很多事情的开始。对年轻人来讲,我们不能代表中国建筑,不代表某一派,但这次我们中标了,对于中国这个阶段来说是挺有意义的。

  同时,对事务所来讲,这是我们第一个进入美国的项目。一直以来,作为建筑师包括事务所的名字,都表达了我们关心自己在这个时代中表现出的态度,包括我们一直批判性的实践。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