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议中国梦·中国建筑复兴

更新于:2022/02/08688人浏览来源:米果传媒 收藏

聚焦“山水城市”理念及其实践代表作骏豪·中央公园广场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D21中国建筑设计论坛圆满举行

北京时间28日消息,以“中国梦·中国建筑复兴”为主题的首届北京国际设计D21中国建筑设计论坛在国贸大酒店如期圆满举行。文化界、建筑设计界知名人士刘晓光、福克萨斯、马岩松、王明贤、丁长峰、蔡鸿岩等齐聚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中国梦·中国建筑复兴,其中“山水城市”理念及其实践代表作骏豪·中央公园广场成为思想讨论和汇聚的焦点。与会者认为,山水城市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探讨。

论坛主持人表示,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重建的时代,应该诞生出新的建筑来体现这个时代。然而有人直言,当下城市建筑设计追求极度现代化,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本应是人居住的城市,某种程度上却是对人的压迫。

著名建筑艺术家王明贤也评论道,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确实面临着一种困境,我们的新建筑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堆砌,城市没有一种活力。他感慨,目前许多城市把老房子都拆了,旧的街道改造成笔直的大马路,交通却依然堵塞。城市成为既没有当代性又没有历史的综合体,大而无当的综合体。

马岩松则认为,相较而言,中国城市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这里有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他认为我们应该把一种现代城市生活跟自然山水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续。

他说,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就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理念,只不过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践。 “山水城市”概念正式见诸文字可以说源于钱学森先生给吴良镛院士的信。信中钱老讨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马岩松认为,“山水城市”实则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与会者认为,面对夸张异形的建筑,城市的天空纵然独具个性,但是失却了人文情怀,变成了工艺展示区,而不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模式应当既是生态化的也是人文化的,自然山水或者山水景观的再造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然潜力和人的创造力,同时,又将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的影响或者破坏降到最低,从而获得美观实用节能减耗的效果。

王明贤说,山水城市本身就是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个城市理想,是充满未来人文主义的一种想法,针对的也是现代城市的普遍问题。

他比较了解钱学森先生的想法。王明贤称,山水城市概念提出之后,很可惜的是并不能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中实现,所幸的是近年来一些青年建筑师看到山水城市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设计中予以诠释,形成了城市山水的探索和实验。譬如,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项目,完全抛弃了惯常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承接天人合一、模山范水的理念,进行了“山水城市”的尝试,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新的现代城市精神体现,很可能成为探讨人类居住环境改善的样本。

与会者称,中国建筑想要引领风潮,既要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理念,又要加以合理利用,结合城市实际才能做出更大创新。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