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建筑不能像是“天外来客”
更新于:2022/02/08已815人浏览来源:文汇报 收藏
邬达克纪念馆启幕,专家评点其成功在于作品能融入城市 建筑不能像是“天外来客”
本报讯 (记者樊丽萍 邵珍)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华东医院1号楼……这些上海地标建筑的文物保护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筑设计师邬达克。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昨天是匈牙利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上海,第一座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纪念馆已在番禺路的邬达克自宅启幕,《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也正式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位外国设计师能对一座城市的建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的案例在建筑史上简直就是一个传奇。”昨天举行的“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时龄用一句话概括了邬达克传奇产生的原因:“在合适的时间来到合适的地方,从事了合适的职业。”
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涉及办公、旅馆、医院、教堂、影院、学校、工厂、公寓、会所、私宅等,区位从外滩源附近蔓延到西郊乃至近吴淞口,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分布之广、质量之高在世界上也不算多见。
谈及此,郑时龄道出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以专业的眼光看,邬达克的建筑设计风格其实非常商业化,他设计的建筑外观风格差异非常大。邬达克可谓是一个 “拿来主义”或者说是“山寨”高手。包括国际饭店在内,这些设计并不是“原创”,因为在当时的欧美等国均能找到相似的设计。
但郑时龄说,邬达克的能耐和成功恰恰在于,他能很快地把国际上建筑设计的流行元素带到上海来,并且让他的作品和上海当时建筑的总体风格相协调。“这是邬达克和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师的区别,他的作品能够契合并融入这个城市,而反观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像是‘天外来客’。”
上海100多栋单体建筑有一个共同的“洋爸爸”——邬达克。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幽默地评点说,虽然学界对于邬达克的国籍有争议,但一个外国人能够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如此丰富的建筑遗产,“毫无疑问,他应该算是一个上海人。”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