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时光流转中的珠海老建筑 解析保护之困

更新于:2022/02/08769人浏览来源:南方都市报 收藏

5月3日,珠海三灶一处日军侵华罪行遗迹倒塌,消失在时光长河中;几天前,十几公里外的珠海三灶镇历史上最豪华西式洋楼也传出即将被业主拆除建新房的消息。民间不以为然有之,痛心疾首有之,古建筑该不该保护?也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十几天前,珠海市住规建局启动了征集古建筑活动,邀请市民推荐身边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且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能够反映地方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能够反映地域建筑文化特点、艺术特色、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与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建筑,以便妥善保护。珠海还有哪些历史建筑具有价值和特定意义,但又被历次文物普查“遗漏”?它们的现状如何?保护面临哪些难题?南都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应市住规建局的要求,珠海各区近日对辖区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进行梳理、统计,以便着手保护和抢救。

高新区115处历史建筑

据了解,目前全市一等级备选历史建筑超过176处。其中金湾区发现14处;历史悠久的斗门区相关统计工作还在进行;而在老建筑扎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新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发现历史建筑115个,其中12处省级文物、5处市级文物,其余98处,均为未定级的历史建筑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高新区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集中在唐家镇、会同村、淇澳岛三个地方。其中,唐家拥有33处历史建筑或史迹,其中6处省级文物,1处市级。淇澳岛12处历史建筑或史迹,6处省级,1处市级。另有3处市级文物,分别是位于北沙社区的蔡昌故居、卢慕贞故居,以及位于那洲社区的古元故居。

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时光与现代城市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建筑很多命运叵测。不光那些未入选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破败凋敝,就连一些有文保单位光环加身的古迹同样处境艰难。如高新区唐家3处市级文物——— 分别位于北沙社区的蔡昌故居、卢慕贞故居,以及位于那洲社区的古元故居,因均属私人产权,如今都空置。其中,古元故居部分屋顶倒塌,亟待维修。地方已经建议着手修复,打造成村史馆或规范化文博场馆。

文物保护推进艰难

文物保护推进艰难。2013年4月,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编制的《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但如今两年多过去,这一系统性保护当地历史建筑的规划进展缓慢。高新区规划局现在的答复是“已报到省里”。

根据这份搁置已久的《保护规划》,唐家湾名镇保护将强调历史和旅游相结合。整个唐家湾地区人文资源划分为八块:外沙、上栅、下栅、官塘、那洲等5个历史风貌区,会同历史文化街区,淇澳白石街历史文化街区,唐家湾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其中,唐家湾古镇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所在的片区,被建议一部分调整为城市广场用地,强调历史文化元素展示和旅游服务节点设置;建议5个历史风貌区依据其历史聚落格局,进行地块形态调整,并注意保持其原有的山体、农田格局信息。

但这份规划何时成为现实,至今仍无具体时间表,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文物保护之难。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