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建筑学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就全球共同面临的城镇建筑遗产的多尺度连续、本体复杂广泛和环境多样的特性,如何进行整体和科学保护这一重大挑战和技术难题提出了中国答案。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日发布消息称,河北明确“十四五”时期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目标。到2025年,河北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新建星级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城镇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根据《2020全球建筑现状报告》,2019年源自建筑运营的二氧化碳排放约达100亿吨,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加上建筑建造行业的排放,这一比例占到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8%。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针对全市建筑业旗舰型企业较少,龙头带动能力不足,市场拓展困难,外向度不够,发展模式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短板和不足等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并于近期印发。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支持指导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助力本土企业向高端建设领域和外埠市场拓展,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来青投资兴业,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全力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

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高农房品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之一。以往,农村住房大多数采用红砖砌筑而成。现在,以EPS模块建房、装配式钢结构等为代表的新型住房建造方式正在农村出现。为让更多农民用新技术建农房,不久前,河北省住建厅提出今年将在既有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每个县(市、区)确定5个试点村庄,共确定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村1001个。

10月30日,由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市第六届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在广州市荔湾区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现场圆满落幕。本次擂台赛有砌筑工、镶贴工、钢筋工、电焊工等传统比赛项目,还有首次亮相的代表建筑行业新式科技的铝模工、建筑模型(BIM)制作工两大竞赛项目。

昨天,由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主办的首场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展会合作签约仪式,以及中建八局华北公司战略供应商合作签约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记者从仪式上获悉,第二届GIB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明年继续在津举行。

10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强化既有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两方面进行了规定。《通知》表示,超高层建筑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建筑工程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10月29日报道,建筑公司比亚克·英格尔斯集团与住宅建筑商莱纳尔公司合作,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地区开展一个雄心勃勃的新开发项目——3D打印100套家庭住宅。项目将在2022年开工。报道称,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其“火神打印机”建筑系统可以更快地建造坚固且节能的房屋,并且浪费更少,同时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

日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现“零突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发出《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要求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如何让建筑建造少污染,更节能?10月29日从省住建厅获悉,湖北省《绿色建造设计手册》《绿色建造施工手册》初稿基本完成,绿色建筑从设计到建造将有“规矩”了。据悉,《设计手册》和《施工手册》分别由中南建筑设计院及武汉市汉阳市政集团负责,绿色建造科创联合体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初稿经多轮讨论修改形成,为我省房屋与市政工程绿色建造提供技术与施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