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经开区,17层的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大楼是一栋三星级绿色建筑。“三星”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最高等级。该项目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阶段贯彻低碳健康舒适的理念。如在低碳节能方面,除了采用高能效的建筑设备,还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屋顶建造架空式太阳光伏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约为16.8万千瓦时,光伏系统发电量占大楼年总用电的比例约为10%。建筑配备了3套雨水收集系统,可实现年总收集雨水量约3100吨,可提供大部分绿化灌溉的用水需求等。

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的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等。

正在举行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个建筑“黑科技”集中亮相。9月6日,在总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中国建筑展区,科技日报记者看到,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智能硬件体验区,通过大屏、沙盘、实体模型和智能装备,为观众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和低碳体验之旅。

建筑产业虽然面临用人“断层”,但极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在一批建筑企业里,新型建筑业对工人的职业技能要求大幅提高,一部分农民工正在悄悄地向着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转型,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开始扎根工地。

服贸会建筑专题展览首次作为独立专题亮相首钢园区,拥有4800平方米的单独展馆。在本次服贸会期间,观众将可看到建筑领域的超级大工程。大兴新机场、国家速滑馆、复建后的工人体育场……许多行业内的经典建筑将集中亮相。各参展商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向观众揭秘大工程背后的故事,了解高科技新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在建设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近日,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的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正式通过竣工验收。作为南京江北新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打造与国际接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江北新区集行政、文化创意、会议会展、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近日,2021年《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暨《中国50家最佳建筑承包商》排行榜发布,这是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2021年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入围企业总部所在地涉及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企业数据未采集。

记者今日从广州市城管局获悉,广州市将推进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服务项目,提供内勤呼叫服务、外勤应急处置服务、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统计报告、培训服务等。利用监控平台进行24小时运输监管服务,对200余家运输公司,7000余台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行为进行跟踪、协调处理、调度、核查和分析上报。

近年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8月31日,国新办就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列举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如下成就

记者从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为深入推进成都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和建造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实施意见》,该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建设工程装配式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近年来,成都通过健全完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工作,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助力住建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基本满足大楼的照明需要;三玻两腔中空玻璃不仅将室外噪声降到最低,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让空调用电大幅减少……这些都是国内首个“绿色三星”建筑、位于成都的四川省建科院大楼的“节能秘笈”。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国内越来越多行业正转变自身发展方式,适应新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