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将旅馆、酒店、商业办公楼、厂房、仓库等非住宅改建成租赁住房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非改租”“商改租”,除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的《关于集中式租赁住房建设适用标准的通知》外,多地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建设标准。比如,近日重庆市出台了《既有非住宅建筑租赁居住化改造技术标准》(DBJ50/T-378-2021)(以下简称《标准》),据介绍,这是国内首部“非改租”建设标准;厦门市也在7月7日发布了《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

为净化建筑用钢材市场环境,打击生产销售“地条钢”“瘦身钢筋”等违法行为,今年4月至6月,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集中开展了建筑用钢材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使建筑用钢材质量安全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今年新增星级绿色建筑标识129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26.8万平方米,全市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6339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接近4000万平方米……这是青岛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带来的成果。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北京是全国13个试点城市之一。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截至7月20日,全市已累计实现集租房开工6.3万套,建设规模居全国首位。越来越多的集租房项目从蓝图走入实景,织密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住房保障网。记者近日获悉,本市本年度首批次集中供地中,首个高标准商品住宅项目成交后44天即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续项目也将陆续于7月底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保年内开工建设。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住建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省住建厅致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构建有助于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最近,一年一度的“建筑界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公布了。众所周知,世界知名建筑网站Architizer的 A+ Awards,由于竞争激烈(入围率不到5%),口碑良好,被业内称为建筑界的“奥斯卡”。今年,主办方收到了来自100多个国家,5000多个项目参赛作品。其中,落地在中国的建筑共获得49个大奖(共179个获奖项目),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是去年获奖数的1.6倍!谁说中国的建筑不行?这49个获奖作品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证实中国的建筑也可以大放异彩,获得世界的掌声。

作为北京市二环内重点民生项目,位于西城区白纸坊地区的光源里棚户区改造取得了新进展,C1地块1号楼实现结构封顶。为了适时接受居民监督,使居民更加清晰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居民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项目进展直播,未来还可利用VR技术“走进”家中。

在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二七”大罢工红色沃土上,由北京城建二公司二十八经理部承建的30栋装配式住房群,近日拔地而起,全面实现主体结构高效优质封顶,并顺利通过北京市“长城杯”奖质量初检。

我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进程,目前既有房屋面积庞大,按照我国住宅建筑50年设计使用年限计算,有众多既有建筑已经进入老龄阶段,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十分必要。7月14日上午,“7·12”苏州市吴江区四季开源酒店辅房坍塌事故搜救工作全部结束。事故共造成17人遇难,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江苏省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对事故具体原因开展深入调查。

为探索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切实做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7月15日,由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支持的2021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合肥召开。

合肥出台奖励实施细则,激励“搭积木”式盖房子——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容积率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印发。《实施细则》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商品房项目,其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奖励上限,即不计入容积率计算的建筑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单体地上建筑面积的3%。

深圳市住建局近日发布2020年度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深圳市全市监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用电指标为96.5kWh/m2,同比2019年的109.0kWh/m2下降了约11.5%,主要是商场、宾馆饭店等高能耗强度的公共建筑受2020年疫情影响较大。在各建筑类型中,商场建筑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