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窗户是不是越大越好、室内空调应调到多少度才节能……正在向各界征求意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规定。10月14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该《标准》适用于我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和节能建筑设计审查。针对市民关注的房屋朝向、住房设置凸窗、外窗、通风等问题,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10月13日,2021年第四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大汉杯”全国建筑吊装大赛在山东济南开赛。来自全国各地39支代表队、近120名塔吊机手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大赛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筑安全专业委员会、大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高水平的国家级赛事。

环境就是民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今年9月22日,在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一周年之际,中国绿发举办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发布暨产业合作签约峰会,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发布低碳建筑产业链倡议,通过从建筑空间端到生活服务端的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称《纲要》),为我国标准化发展设定了目标和蓝图。其中,涉及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标准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等标准化建设。《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安永13日发布了《中国建筑行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概览》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业绩稳中有增,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上半年建筑业实现了增加值3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6%。

环境就是民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今年9月22日,在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一周年之际,中国绿发举办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发布暨产业合作签约峰会,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发布低碳建筑产业链倡议,通过从建筑空间端到生活服务端的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房子结不结实、抗震能力多强,家家户户都关心。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是中国首个相关领域的专门法规,从立法层面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相关制度设计,对于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和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市发布43项地方标准。其中,首次制定的标准25项、修订的标准18项。按照涉及领域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14项、工程建设标准14项、农业标准5项、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4项、生态环境标准3项、公共安全标准2项、信息化标准1项。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通过内部管理方式转型提升来适应外部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强调对项目的管控能力,项目强调自身的盈利能力与权益调整。着眼整个施工市场,7%的龙头企业占据了70%的施工市场份额,项企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的同时,也逐渐趋向集约化与数字化,且更加注重其业务贴合度。

“旌旗猎猎战鼓擂,装配赛场展雄风”!10月11日-12日,为期两天的2021年合肥市第三届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大赛举行。本次大赛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由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旨在为全市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切磋技艺、提高技能的平台,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敢于创新的建筑产业人才队伍。

“到2023年底,实现智能建造项目100个以上,建设智能化工厂5个以上,实现初步数字化转型的建筑业企业20个以上,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近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开始启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规划建设智能建造监管服务平台、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能建造项目,初步形成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管理体系,营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日,记者从江西省住建厅获悉,为进一步优化建筑市场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我省印发的《关于优化省外进赣建设工程企业信息登记服务和管理的通知》明确,全省各地应给予省外进赣建设工程企业与本地企业同等待遇,不得要求其办理进入当地的备案手续,不得要求其设立子(分)公司,不得要求法定代表人到场,不得要求缴纳没有法律依据的保证金,不得强制扣押企业和人员相关证照资料等直接或变相设置门槛,不得限制省外进赣建设工程企业在本地承揽业务。进赣信息登记服务实行全程网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规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