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又被形象称为“建筑血液”。入职十一年,这一普通的建筑材料,却被中建商砼宋正林玩出“花样”,一路追逐着建筑之梦的他,于近日获评2022年荆楚工匠。工作之余,他还发表了2项技术专利、8篇专业杂志期刊论文。“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金隅杯’全国混凝土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第七届全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三等奖”等荣誉接踵而来,《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泵送性能评价及施工技术》《11.7米超厚C60高强大体积混凝土低热低收缩的设计与施工》等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城乡发展”为主题的2022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同济大学分论坛12月8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凯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上海市住建委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高标准引领,持续改善城市居住生活品质,提升精细化水平。《上海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通过健全顶层设计,规定具体任务,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基本明确。

2020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开展自治区建筑领域技术工种3年2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行动,现已圆满收官。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新疆累计培训建筑领域各类技术工种31.87万人次,取得证书26.61万人次,完成总目标(25万人次)的106.46%;实现新增就业23.01万人,完成总目标(20万人)的115.03%。下一步,自治区住建厅将继续推进建筑领域技术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行动,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12月7日,一场以“数智精益建造 赋能企业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观摩会在中建三局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区六十五号地块项目举行。观摩会分为数智总承包管理、数智建造、数智安全管理、数智设备管理、数智机电管理、数智安全综合体验六大区域,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建筑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超2万人观摩,观摩现场将数智科技、安全生产标准化、精益建造、总承包管理充分融合,“黑科技”扎堆。

自2017年以来,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围绕施工做产业,全面推进交通建筑工业化,2020年8月成为浙江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之一。截至目前,浙江交工已在省内、省外、海外累计落地19个建筑工业化基地,业务涵盖砂石骨料加工、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交通预制构件、外加剂等多个领域,为主业发展和产业延伸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12月6日,西安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近年主要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2023年达到80%,2024年达到90%,2025年达到100%;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2025年达到30%以上;超低能耗建筑,2025年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来部分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一刀切”的做法,对于许多卖了“一辈子力气”,没有养老保障的农民工而言,无疑是“断了生计”。既缺乏合理性,更缺少人情味。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他们的优势,而健康问题、对新技术的掌握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就业短板。国家《意见》的及时出台,给大龄农民工及其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

轨道交通场站不仅是交通通行空间,更是城市的公共客厅。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近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实施细则》鼓励车站毗邻用地建设项目与轨道站点一体化衔接、同步投入使用。去年年底,随着机场线西延工程通车,既有的北新桥车站作为换乘站之一也重焕新生。在核心区空间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北新桥车站一体化建设不仅保留了难能可贵的街头绿地,更借助车站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急需的配套设施。

日前,建筑界的“奥斯卡”——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名单完成公示,全国119个项目入选,运河亚运公园项目(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首获殊荣。该项目位于拱墅区申花单元,东至学院北路、南至申花路、西至丰潭路、北至留祥路,总占地701亩,总建筑面积186712平方米,总投资28.77亿元。作为拱墅区重点打造的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也是主城区唯一新建的亚运场馆群,届时将承办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三项重要赛事

近日,宁波市住建局联合市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在民用建筑和简易低风险工业建筑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我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帮助工程参建各方全面深入理解建筑师负责制的有关情况,让建筑师负责制能够尽快落地达到试点预期目标,现就《意见》中的重点内容和普遍关注的问题予以解读。

据科技部12月6日消息,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了加强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加强绿色健康韧性建筑与基础设施研究、加强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等七方面重点任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印发《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经验清单》),总结各地在装配式建筑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安全、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扬尘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缩短工期提高效益。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