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发布我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的公告。经最终核实,2021年,GDP现价总量为11492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55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GDP最终核实数为78741亿元。

尽管建筑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建筑工程,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且不断造成事故伤害。对此,涉事单位及个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以下4个案例分别作出了详细的法律分析。

在东湖实验室、江夏清水入江等建设工程现场,武汉全国首创数字工程师,助力建筑业智能建造、数字交付;高新三路提升改造现场,装配式“智”造“聪明路”,高效施工的同时,实现“公交优先”,畅通交通出行……今年,武汉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一大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项目稳步推进,应用场景亮点频现,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据广州市南沙区政府28日消息,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力学所广天院一期N-4总装总测厂房、智能院一期科研基地N-8科研楼主体已正式完工。作为首批完成主体建设的科研建筑,这两个项目领跑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将在准备就绪后正式投入科研创新使用。据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介绍,力学所广天院一期N-4项目地上共3层,建筑高度21.5米,整体为钢结构建筑,钢结构总吨位约1700吨。

12月27日,由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建政研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建筑行业民营企业调研成果暨《2022中国建筑行业民营企业200强调研分析报告》发布会顺利举行。本次发布会以“求同去“疫”·聚力发展”为主题,以线上直播方式,设置成果发布、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为业界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本次发布会发布了《2022中国建筑行业民营企业200强调研分析报告》。

12月26日,2022北京CBD国际商务季“聚焦绿色建筑,打造绿色低碳商务区” 线上分论坛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CBD管委会主办,奥雅纳承办,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区绿色发展模式。论坛上,北京CBD管委会发起《绿色低碳行动倡议》,倡导全体楼宇、招商机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建筑创建行动,主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和碳交易,发展和完善绿色低碳企业配套服务,支持和配合节能降碳交流平台搭建,培养引进绿色低碳人才,以全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日,《汕头市既有建筑物耐久性评估技术规范》(DB4405/T 298-2022)(以下简称《标准》)公布,意味着我市建筑行业第一个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它填补了我市既有建筑耐久性评估标准的空白,对建筑工程在设计或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据了解,《标准》的编制任务由市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牵头负责,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纳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地方标准项目计划。《标准》包含8个章节

12月26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评价要求》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为轨道交通绿色安全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经常建设在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筑物下,车辆经过时会对沿线地面建筑物稳定性带来影响,振动产生的噪音,也会给沿线居民生活带来困扰。因此,轨道减振性能好坏,是衡量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

今年以来,新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强问题排查,推动源头治理,强化信用约束,多管齐下确保住建领域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印发《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指导各地规范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使用管理。

近日,杭州市建委下发了《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该通知)。据了解,该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有关决策部署,聚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主线,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防范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现存问题,市建委进一步重申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并在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责任、招投标阶段“事前”防控、项目实施阶段“事中”管控和事后惩处等方面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

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今天上午成功浇筑,雄安新区启动区XAQD-0024、XAQD-0025号地块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作为保民生工程,XAQD-0024、XAQD-0025号地块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东北部,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将建设地上建筑37栋,其中29栋住宅、8栋办公楼。该项目是启动区先行启动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启动区显雏形、出形象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将为宣武医院、雄安体育馆、图书馆等提供配套设施,为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保障。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建筑业经受了疫情等各方面的考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建筑业转型迫在眉睫,建筑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促生产效率提升\加快清洁低碳转型\智能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