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法生态城就是两国合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新城,项目核心区域为单体8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建成后将形成12分钟文体圈,推动生态城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典范。“越是复杂的建筑结构,越需要精准的测控数据支撑,就像做衣服需要‘量体裁衣’,如果数据出现误差,做出来的衣服肯定是不合身的。”樊甘露形象地比喻道。文体中心双曲面面积达4000平方米,需要确立的检测点就将近1万个。如此庞大的施工面积和繁琐的测控点国内罕见。忆起最初的困难,项目团队记忆犹新。

备受关注的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投入运营,目前项目总体施工进展如何?4月24日,记者深入项目实地,打探了项目总体推进情况,特别是项目核心建筑A01 MRO机库大厅的进展。走进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运输车辆满载建筑材料在通行便道上来来往往,600余名建筑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场景。

上海老市府大楼是许多人记忆里的外滩地标建筑。很少有人知道,这座老建筑诞生百余年来,竟一直保持着未完成的形态。昨天,它终于弥补缺憾,成功围合。天,新建建筑的最后一根钢梁在工程塔吊的牵引下缓缓升起,随后放置到位,并完成固定安装。这根钢梁安装到位,意味着项目沿街建筑在工程上完成结构围合,也标志着上海老市府大楼实现了围合。朱亦锋透露,老市府大楼修缮预计年底基本完成,围合庭院广场将是一个公共空间,争取年底部分对社会开放。

4月24日,第四届呼和浩特市“工匠杯”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建三局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开赛。来自全市27家施工单位的50余名建筑工人,分别在电焊、砌筑、钢筋绑扎等项目中比技术、赛技艺,展现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劳动精神和工匠风采,喜迎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当日,在中建三局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地,第四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匠杯”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赛。建筑工人们通过职业技能比拼,迎接五一劳动节到来。

4月20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智能建造深度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编写启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标志着中国建筑业信息化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年度报告编写工作正式启动。今年报告主题聚焦“智能建造深度应用与发展”,召集建筑业领军企业和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先行者们,共研共创,旨在展现当前建筑领域智能建造深度实践和发展变化,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与家电一样,北京的公共建筑也将有能效等级。近日,市发改委和市住建委发布《建立健全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评估方法和制度的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本市将分领域分阶段开展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工作,对公共建筑能效进行分级,等级共分为五级,最低的五级能效公共建筑或被纳入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评估分级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公共建筑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方案披露,本市将探索公共建筑能效分级应用场景和实施公共建筑用能强度公示对标制度,探索将五级能效公共建筑纳入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用能权交易试点范围。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举全市之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连续4年保持这一投资强度,并明确要做足投资“高质量”的成色。如此巨量的资金投入,怎么花?落在哪?谁受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揭秘“千亿投资”账本。

为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4月14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广东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在深圳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举办。深圳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规划建造5栋28层、99.7米高的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预计提供2740套租赁住房,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规划建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及中海建筑负责设计、采购及施工。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科技研发的装配式4.0时代的核心技术——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建造技术,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一体化装修、便捷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五化一体”,将原本需要三年的建设周期缩短至不到一年。

日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推进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在该《通知》实施前已建成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合法非居住存量房屋,可以以宗地或栋为单位按规定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今年以来,装修市场持续火爆,瓦工需求量不断走高。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出现年薪25万元却招不到瓦工的情况。《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高薪招人反映出建筑市场对工人的急迫需求,其背后存在的招工难和工人“老龄化”等问题值得关注。“建筑行业缺工人,尤其缺年轻工人。”在付军看来,鼓励年轻人从事建筑业,仅靠高薪还不够,还需要优化劳动环境、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树立新型建筑工人的良好形象,加强对其劳动的肯定和尊崇,进而吸引更多人从事这一行当。

23日,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建筑协会成立。协会为技术交流、企业对接、设计咨询建设一体化推进等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利于科研及相关企业研发和生产更多符合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优质产品,推动科研机构立足我省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符合我省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推动设计单位优化超低能耗设计方案,设计出更多优质项目,合力共同推动我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公布了2021-2022年度第四批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项目的评审结果,咸宁丹桂桥改造工程项目获评“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称号,这是湖北省建筑行业安全文明施工的最高荣誉。为了保证最大程度减轻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工程项目首次在咸宁市桥梁施工中,采用一体式换梁施工工艺。新、旧桥面通过顶升横移技术“空中漫步”近40米,成功完成新旧桥梁的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