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转让、分立、剥离的概念:

武汉农民工子弟学校迎来“匠心课堂”:看一看,未来建筑多奇妙?!

前段时间,哈尔滨一小区居民楼3楼承重墙被私拆一事引发关注。事发起因是该居民楼B栋2单元3层业主在装修时拆除了承重墙体,导致同一单元的4楼、6楼、甚至21楼的楼体墙体开裂。根据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局的通报,当事人已被立案调查,下一步将依法依规,从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目前,涉事楼栋内仍有居民居住,高楼楼层有工人正在施工加固。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日前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汛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要求全市建设领域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施工现场及周边进行摸排,对存在隐患的点位建立隐患点位台账并限期整改。汛期前,施工现场要模拟防汛应急抢险演练,以掌握防汛抢险的重点、要点、处置程序和方法。

研究者和设计师在一些地方对生盐、复合或加工的盐,作为建筑材料的研究已经有世纪之久。比如位于玻利维亚用数百万盐块建造的酒店,位于伊朗用当地的盐建成的餐厅,还有位于死海的一个用金属框架来支撑盐生长的未建成的亭子。在过去10年中也出现了盐新的用途,比如用加工过的盐来建造柔性墙板和表皮原型,用盐和淀粉混合物来做3D打印。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资源论坛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表示,数据资源治理的新思路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一体化,依托信息技术,在数据生成和采集阶段实现结构化、标准化采集,省去数据处理等冗余工作,采集到的数据直接支撑智能应用。同时,一定要实现数据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绝不是数据的简单连接,通过“数据+算法”驱动业务管理。

近日,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宜居城乡”为主题的第六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在山东日照开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数字化将成为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电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智能建造、智家服务等方面打造出多项创新成果,助力“数字住建”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5月4日下午,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携手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前门北京坊的PAGEONE书店共同举办《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新书分享会。分享会现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中宣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宏等出席。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金磊主持。

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要求;提高停车位配置标准;空置房屋改造扩大房源渠道,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既有建筑改建为保障性住房要满足安全性需求,不得降低建筑的抗灾性能和耐久性。在设施与环境等方面也要合理改造,符合居住要求。

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今年本市加力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年推进卫生健康领域2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其中,5家医院改扩建项目竣工投用,继续推进7家医院改扩建在建项目,力争实现4个新改扩建项目全部开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政府官员表示,今年底将动工建造全球首座由3D打印完成主体结构的清真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援引项目负责人阿里·穆罕默德·阿尔哈扬·苏韦迪的话报道,工程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清真寺将由混凝土制成,共两层,面积约2000平方米。“我们之所以选择3D打印清真寺,是因为这是一项新技术,比起传统建筑方法或能节省工期和资源。”苏韦迪说。

建筑产业是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支柱产业,年产值上百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近万人。日前,江西省首个产业链商会——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筑产业链商会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在诉前、诉中对建筑产业链商会企业的纠纷进行调解,通过良好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为该区建筑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