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指保险机构对生产经营投保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有关经济损失等予以赔偿,并且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预防服务的商业保险,是商业保险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尝试。长安保险推出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将为建工企业的安全防护提供健全的保险保障。

记者从荆州市住建局获悉,为实现“双碳”目标,着力推动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出台《荆州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国家和我省现行节能标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652.0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能力26.18万吨标准煤。

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修订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城乡建设各环节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大力推进零碳未来社区建设。适度控制城市现代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业建筑建设。推进绿色建造行动,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记者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哈市计划新开工千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其中,南岗区528.71万平方米、道里区116.7万平方米、香坊区193.28万平方米、道外区89.87万平方米、平房区109.69万平方米、双城区62.69万平方米。

记者从厦门市建设局获悉,自2017年以来,厦门市陆续开工及续建共计41个市级项目,2022年计划推进竣工房源10000套。目前,12个在建市级项目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这批项目均位于岛外,其中2个位于海沧区,1个位于集美区,5个位于同安区,4个位于翔安区。目前,部分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不久后可以与市民见面。

确保绿心三大建筑年底前完工、加快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等工程建设、运河商务区要完工440万平方米、启动副中心M101线建设……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通州区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今年通州区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新增学位7730个,确保完成6600套保障房建设等。

15日,记者从山西省住建厅获悉,2021年,山西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776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3.26%,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随着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举措逐步落地,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山西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全省新增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13家,总量达到46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4家,产能约3680万平方米,比2020年翻一番,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日前,由电建地产投资开发,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洺悦御府(一期)“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项目,正式获得国际公认最权威专业研究和认证机构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简称:PHI)认证。据悉,这也是西南地区建筑领域首次填补该领域空白和获最高国际殊荣。

昔日建筑巨头进入破产重整,不知是新的开始还是结束。2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获悉,如皋市人民法院于2月12日受理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通六建”)破产重整一案。

据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合肥市建筑业发展情况报告,2021年,合肥市完成建筑业产值5081.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8 %;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中部地区平均增速、长三角地区平均增速、全国平均增速0.8 、0.9、4.0、2.8 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02.8亿元,占全省建筑业增加值的37.3%。

2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住建厅获悉:近日,该厅安排部署了2022年全省住建工作十项措施。其中一项措施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将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8万套(间)。

2021年,山西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776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3.26%,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是2月11日,记者从山西省住建厅了解到的。2022年,山西省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督促指导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培育高装配率居住建筑,稳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设,同时加强对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分层验收、分项验收等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