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10时38分,历经20小时的连续提升作业,中能建建筑集团南浔国际会展中心项目180米超高层大象酒店重达1500吨钢结构顺利提升至89米处,标志着大象酒店主体结构“象躯干”转换钢桁架整体顺利提升就位。南浔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项目规划用地80.19亩,规划建筑面积25.7万平米,总投资33.6亿元。180米大象酒店项目是中国能建集团首次以EPC模式承揽的超高层装配式建筑工程。

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2022年第三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项目”结果公示,重庆市万州区在建的科技馆顺利入选,成为重庆市首个、西南地区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认证的公共建筑。万州科技馆由三峡平湖公司开发建设,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为EPC总承包牵头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独立设计,重庆市斯励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绿色低碳全过程技术咨询。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杭州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也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9月,全面应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杭州钱塘健康驿站正式投入使用,为提升全市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浙江省首批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以及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城市,接下来,杭州将继续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深化建筑业创新转型发展,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的目标。

根据陕西省住建厅印发的《2022年全省建筑节能和科技工作要点》,今年,我省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竣工面积比例达到60%,力争达到7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4%,力争达到26%;组织建设地热能建筑供热180万平方米。目前,这些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据悉,到2025年,我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式和建设模式基本形成。

山东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减量要求,到2025年底,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工程垃圾排放量控制在200-300吨/万平方米以下。为规范全省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建筑垃圾治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从新晃县住建局获悉,该县制定《新晃侗族自治县高层建筑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县开展高层建筑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排查整治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深刻汲取火灾事故教训,坚决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连日来,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住建局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本周碳中和领域重要事件包括:深圳: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11月交付超10万辆 刷新月度交付纪录。

西安市东长安街凤鸣·溪园蕉村A社区,建筑垃圾堆满小区路面,出入单元只能靠堆得比人还高垃圾里清出的一条小通道。 “我们小区是蕉村回迁房,小区共9栋高层,分为A区和B区。”李先生说,今年5月选房,9月交房后开始装修,小区的建筑垃圾就堆了起来,一直没有清运,“现在整个小区楼前楼后都堆满了垃圾,出了楼门就是在垃圾山,在垃圾上扒出一个小窄道出入,垃圾堆要是倒了,人直接就埋里面了。而且装修期消防隐患本来就多,万一起火,这根本没法救火。”

聚焦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致力于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智能建造商。12月8日,中建三局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建三局代建事业部在深圳揭牌。作为中建三局建筑工业化投资、建造、科研专业化平台,科创公司以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主要方向,聚焦PC(砼结构)、PS(钢结构)装配式两条业务主线,全力打造“中建顶尖、行业一流”的“绿色建筑方案提供商”、“智能建造系统集成商”。

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旗舰项目,埃及新首都项目的标志塔由中国建筑(以下简称“中建”)承建,于2016年1月与埃及政府签署框架协议,2017年10月签署总承包合同,2018年5月初正式动工。4年前,当《环球时报》记者第一次去奠基仪式采访时,吉普车上的GPS都找不到新首都的位置;4年后的今天,高大、气派、时尚、现代的非洲第一高楼已经拔地而起,屹立在沧桑的埃及土地上,成为埃及的新地标和开罗新的天际线。当地媒体评论说,这背后彰显出的,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和中国效率,也被公认是中埃、中阿友谊的新象征、新标识。

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控制中心大楼日前顺利封顶。至此,R1线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全部封顶。R1线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片区昝岗车辆基地,总建筑面积54760.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470.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290.7平方米,包含控制中心、维修中心、培训中心、综合楼、公寓食堂等5栋单体建筑。该中心建成后,将承担雄安新区“一干多支”线路运营调度、应急指挥、清分结算等任务,为R1线通车运营提供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