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开展了修订工作,形成《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容积率办法》),于2023年11月9日正式印发实施。据了解,相比原办法,《容积率办法》主要修订条款内容5条,衔接依据文件、规范性写法更新条款内容5条,修订后共计条款10条。其中,放宽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免于计容的比例、放宽住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的比例、放宽复式住宅挑空部分层高基准值等成为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房屋选择的时候,会先注意到的一定是房屋建筑结构。房屋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房屋在建设之前,根据其建筑的层数、造价、施工等来决定其结构类型。各种结构的房屋其耐久性、抗震性、安全性和空间使用性能是不同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常见的房屋建筑结构有钢结构、钢混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混)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11月8日,航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是武汉市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湖北省最大体量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目前项目正加紧开展最后的收尾工作,冲刺今年底开启交付。

11月8日,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金锤杯”建筑职业技能大赛在滨海文化中心举办。本届大赛由初赛、决赛两部分组成,吸引了全区20余家单位职工报名参加。经过选拔,84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据了解,本届大赛决赛开设砌筑、桥架安装、PPR热熔、钢筋焊接、直螺纹连接5个工种项目,其中4个工种项目为“金锤杯”建筑职业技能竞赛首次举办。赛场上,选手们拿出看家本领,在“实战”中同台比拼技艺,以纯熟的技巧、扎实的功底,充分展示出滨海新区施工建设大军技术工人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

近日,由中冶天工承建的七〇三所天津能力提升统筹建设项目206a号结构复合材料厂房项目主体结构通过验收。该工程位于天津市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夏青路以西、港城大道以南。项目总占地面积219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24.6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56.1平方米,由主厂房、北附楼组成,主厂房为单层门式刚架钢结构形式,设置局部地上夹层,附楼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加钢梁组成的混合多层框架形式,最大层数3层,中冶天工承建了该项目的制安一体钢结构工程。

11月7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为提升全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该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疑难问题解答》(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地意见,将对公共场所、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消防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政策要求。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公共场所范围,托儿所、幼儿园及老年人照料设施,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其他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消防联动要求的小学学校教学用房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时候。前不久,近千只鸟在撞上美国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的窗户后死亡。这座大楼外墙大部分被玻璃覆盖。那么,鸟为什么会撞上建筑的玻璃幕墙?如何避免发生此类事件?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据统计,有玻璃外立面的建筑最易发生鸟撞。“玻璃会反光,经常能反射出天空或水面等景物,这会让鸟类误以为它们要到达玻璃上映射出的地点。”李维阳说,此外,由于透过建筑物玻璃可以看到建筑另一侧,这会令鸟类产生错觉,以为它们可以由此通过。

“开始上升!”昨天上午,伴随技术人员一声令下,在电脑上轻点一下,应用在CBD核心区一金融设施项目中的最新一代造楼机徐徐抬升。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截至10月底,本市智慧工地已达1585个。走进施工现场,两台有着橙红色骨架和蓝色外衣的造楼机盘踞在高高的楼体上。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建设一座140米高的办公楼,主要用于商业金融办公。目前,项目中心的核心筒部分已经完成了地上6层施工,外框部分完成了地上4层施工。建筑机器人、远程监控平台,当数字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工地也变得有智慧。市住建委方面介绍,截至10月底,本市智慧工地已达1585个,占全市在施工程近半数,本市建筑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11月7日,桃江县桃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的竹科研实验楼。该建筑共三层,采用21根全竹主体立柱,其主体梁柱、室内家具、室外装饰全部用竹材产品。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栋全竹结构装配式单体建筑。

记者从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5436.2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比例42.73%;竣工面积2809.76万平方米,占新竣工建筑比例27.33%。其中,合肥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499.28平方米、新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452.21万平方米,开、竣工面积均居全省之首。蚌埠市、六安市、宣城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比超过45%。

云南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光伏之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和战略基地。如何推动云南光伏产业链走深走精走长,不断拓展“光伏+”应用场景被认为是让光伏产业链“向下扎根”的关键。今年5月,云南省住建厅公示了《2023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其中《光伏幕墙工程技术标准》(包含《光伏幕墙设计规范标准》《光伏幕墙施工技术标准》《光伏幕墙检测与验收标准》《光伏幕墙运行维护标准》4个分项标准)正式立项。业内人士评价,标准编制将逐步填平光伏与建筑之间的鸿沟,推动光伏产业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在云南省提速。

粗放式管理和人工密集型作业方式是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固有印象,建筑行业转型刻不容缓。2022年11月,南京、苏州入选住建部公布的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开展为期3年的智能建造试点,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如今,一年过去了,成效如何?记者调查发现,在试点的引领下,科技赋能的建筑业在正加速变革。在目前的试点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智能设备还未大规模使用,难免会增加项目的施工成本。对此,南京市建委正在探索真正能为项目实现“降本增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