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60周年展开幕

更新于:2022/02/08687人浏览来源:杭州网 收藏

9月6日,同一天,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六十周年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一楼巨大的展厅墙上被逾百张建筑物的实景照片环绕,那些建筑物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南宋官窑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良渚君澜度假酒店、下沙文化中心……展厅中央,是等比缩小的建筑效果模型;最有意思的是四、五展厅那面被成百张建筑设计图覆盖的墙——从墙的这一头,到那一头,一条曲线穿梭在精细的设计
图中间。构成这条曲线的,是六十年来,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的笑脸。

逾百项设计作品,是从设计院六十年来近千项设计中遴选出来的。北起沈阳,南至三亚,西到和田,东抵上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60年来,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近300座建筑艺术精品。几代设计师的脚步,纪录了设计院自1953年建立至今的过往:60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承与风格,一条由学术实践出发的平衡建筑之路。

听说我去采访这个大展,同事问:“这个研究院与浙大土木工程系有没有关系?我父亲是60年代浙大毕业生,学的就是土木工程。想当年,浙大土木工程系,可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语气颇为自豪而怀旧。

我查了一下,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身确可追溯到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创建于遥远的1927年。时空或许可以回转到1954年。这一年,浙大决定搬离大学路的老校园,在植物园边上开始营建新校区(到1958年,浙大全部迁出大学路)。整个大学营建进入到第二年,两幢被简单地称作“第一、第二教学楼”的教学大楼建立了起来。这是浙大玉泉校区最早的建筑,红砖墙,有着解放初期充满浓郁民族情调的“大屋顶”,屋檐上还饰有和平鸽,高大的门上,有着雕刻精美的木质门楼,走进大厅,顶部还有彩绘,层高也比现在高很多。

像这样的建筑,现在已经成为受保护的“杭州市历史建筑”。五十多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这些不过三四层的建筑,它们被掩映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和樟树中,十分对称地分布在浙大玉泉校区中心地带的两侧,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显示出一种平静而强大的气场——所谓“平衡”,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传统。

这也构成了新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片断。

六十余年来,共和国的建筑经历了草创、停滞和最近二十年的狂飙突进——千百年来讲求与天地合一的国人,以发展的名义,日渐与自然对立。今天,建筑终于又重新开始考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管这种平衡是由一种自然的状态,变成刻意才能拥有的追求,但毕竟,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南宋官窑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良渚君澜度假酒店……都是“她”设计的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