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当代建筑是时代命题

更新于:2022/02/08730人浏览来源:搜狐焦点网 收藏

——AUD“属于世界的中国建筑时尚”发布会

 ——AUD“属于世界的中国建筑时尚”发布会

  2013年6月6日,AUD“属于世界的中国建筑时尚”品牌发布会在环球金融中心柏悦酒店举行,在论坛环节,AUD创立者郭驽先生、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著名青年建筑评论家谭峥先生、华润集团沈少跃先生、《城市中国》李娟女士共同探讨了如何原创中国当代建筑,如何维护中国建筑面对世界的尊严,在场嘉宾达成共识,认为这是一个时代命题。

         AUD其前身则是由Drone Iyangar与郭驽在2003年于洛杉矶成立的Fringe Architecture & Research。成立的初衷,是为整合南加州地区建筑学界及业界资源,以因应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高速城市化与大规模建筑的挑战,同时提供学术研究与分析性的顾问服务。2009年2月,为体现业务内容之扩充与专业化之加深,公司在加州的注册名称改为AUD (Architecture+Urban Design Consulting Inc.),其在德州达拉斯与中国上海亦着手设立分公司。2012年9月,中国民营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AUD联合组建的上海公司筹备完毕,中文注册名称为上海域达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AUD的基干团队,相当部分来自全球商业建筑设计两强RTKL与Callison,作品包括中国,美国及其他亚太各国的多座公共建筑(4 slides),如北京天文馆和洛杉矶Grammy Museum;较为中国业主和同行们熟知的作品,则是以沈阳,青岛,重庆为代表的一系列华润万象城。此外,AUD的国际化团队,还为中粮,中航,龙湖,协信以及其他顶级开发商提供专业设计服务。AUD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少有的,能提供国际水准设计服务的,在一至二个建筑类型上既有充分经验,又有独到见解的专业型设计团队。

  论坛伊始,几位嘉宾分别发表对于当代中国建筑的看法,谭峥先生认为“建筑一定要融入当地,这是当前国内外建筑界的共识,这些年来,当代中国建筑一味注重高楼奇迹,非主流的特异造型,似乎只有这样的诠释才能有记忆点,才能代表城市高速发展的雄心。而美感、地域属性、环境属性、当地人接受度这些最重要的元素却往往被忽略。我们的设计师急于速成,真正经得起文化打量和沉淀的建筑少之又少。” 沈少跃先生更是直截了当的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西方设计师的建筑试验场”的说法已经是随处可见的论调。

  郭驽告诉大家,这是他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当代中国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与商业建筑的发展。有趣的是,每当我离开中国,回到洛杉矶,这种思考会更加迫切和深刻。曾经在Disney Concert Hall 我偶遇她的建筑师,2004年度Plitzker Award得主Frank O. Ghery. 在交谈中,他反复询问我在中国的执业情况,并由衷惊叹这里的规模与速度。也是Frank O. Ghery,曾经说过‘中国艺术需要一座世界级建筑’只是,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去原创中国建筑?或者,换一个问法,如何维护中国建筑面对世界的尊严?”

  他认为我们的国家处于高速发展与变迁的时期,与此同时,我们国家所处的世界也正经历着全球化进程中的动荡与曲折。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消费,都在市场与政治的双重作用下加速裂解与聚合。作为生于中国,却在海外接受教育与职业训练的建筑师,郭驽对设计行业的全球化的两面性有着双重的认识。一方面,为中国带来符合国际水准的设计作品与运作方式,另一方面,却将整个设计过程中利润丰厚的环节拱手让人,放眼当今,一线城市中多数公共,商业或综合建筑,在方案创意上以外国公司居多。中国建筑师,广义言之则是华裔的建筑师们,无论以地缘或血统定义,在设计创意方面必须觉醒自强,提升本土的创造力,否则极有可能如许多其他产业,被卷入全球化链条的低端,重新上升则需付出更多代价。好在,中国已试图推行广泛的产业升级,我们必当与市场,经济,国家共同成长。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苦而漫长的。同时郭驽呼吁各位业主和开发方面的行业领袖能够支持和包容。

  沈少跃先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对中国设计师的支持,他说“现在的很多业主,并不“迷恋”国外设计师的作品,我个人比较难以接收那些有名、异形但是缺失美感的建筑,那种孤绝突兀冷冰冰的形象怎么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更加自信,生于斯长于斯,从文化理解到地域特色的感知方面,应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AUD这样的团队是我们非常青睐的,一方面他们是国际化的团队,具有全球资源和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他们有文化根底深厚的,具有丰富的国内外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团队,AUD的作品形神兼备。“

  郭驽表达了对中国设计师王澍的欣赏,称他为中国建筑设计师提供了积极的范例,他的作品材质、工艺、功能、文化诉求都完美表达,是本土建筑学的成功尝试!但同时他提醒设计师们现实环境更为复杂,面对亘古未有的高速城市化提出的各种挑战,空间规模集群,对环境的要求更复杂,城市建筑设计的考量更现实。“我们需要坦率地承认,在当下的中国,建筑依旧是一个入世的学问。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功能,形式与规模,似有重于建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意境。一切的政策,经济与开发周期,并不鼓励过于超越现实的创意。”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设计师的职业操守才显得尤为可贵。在当今中国的高速城市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政策与资本。作为整个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理应主动参与这场大的博弈。并且通过贡献自己的专业精神,责任感,与工作能力,试图弥合在高速城市化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包括环境,自然,场所精神,公共场所,居民感受等。如果不作为,只会坐视更坏的结果发生。透过积极的参与,协助维持一个均衡的开发历程。可持续增长的,可复制的,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近期利益和远期效益相结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建筑师的职业操守是无形资产,是底线,舍此即无险可守。

  在论坛的最后,郭驽先生阐述了AUD属于世界的中国建筑时尚的内涵,全球视野、中国建筑文化内涵、简约的时尚,是AUD的设计理念。在大众文化中,时尚是转瞬即逝的,在郭先生看来,时尚会成为经典,AUD的时尚不只着眼于现状的改良,更顾及理想的前瞻,时尚的眼光长远才经得起沉淀。提到中国建筑,很多人想到的是传统文化意象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AUD是务实的,城市化和规模建筑的需求着眼点是当代中国建筑,是符合当地属性和市民文化的建筑。属于世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市场分工整合,不可能闭门造车,遗世而独立,中国建筑必然要经得起广范围的评估;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全球科技、材料、建筑思想、空间观念的新进展才能保持设计的敏感性。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