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丑陋建筑”丑在文化陋在精神
更新于:2022/02/08已547人浏览来源:红网 收藏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造型怪异、庸俗不堪的“著名”建筑,粗暴考验着人们的视觉。这些建筑大多在设计、建造之初,不为公众所知,即使公众知情并反对,也难以阻挡其“丑陋”进程。这些建筑或浪费败家,或生硬冷酷,或东施效颦,或多丑兼具,不一而足。
实际上,公众话语已不仅仅是在评价一栋建筑的美与丑,更深层次是在对社会时弊的抨击——崇拜权力的、炫耀富贵的、机械象形的、崇洋媚外的,这些,都在民众朴实的语言中被深刻地揭示出来。绝不要低估民众对公共建筑的审美能力,像“酒瓶楼”、“大裤衩”、“秋裤”等词汇,公众以“形象”叠加“评价”的特殊符号语汇,客观上表明了公众对丑陋建筑带来的视觉公害的自觉抵制,对公共事务建设的自觉参与和监督。
安全、实用、经济、美观,这是我国,也是国际建筑的通行标准。但现在很多建筑设计一味追求“新、奇、特”,罔顾行业标准,遑论人文关怀。”而且,建筑从来不是砖石、钢筋水泥与的简单混合,它彰显的是文化、蕴含的是民生、渗透的是政治,它是天然的公共事务,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投影。美的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天外来客”。城市地标,远离了所在城市的精神气质,游离了城市公众的文化心理,脱离了利好公众的价值理念,那无疑是城市建筑在美学、文化、公益上的三重败笔。
丘吉尔曾说,“人塑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城市建筑关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光大。要遏制丑陋建筑不断冒出,并从根本上杜绝,至少要从这几个层面做出努力和行动:
首先,必须警惕和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权力美学”。其大尺度、大体量和大景观,是衡量建筑的惟一美学尺度,以宏大叙事,企图在空间的高度和广度上打造权力纪念碑。一是“媚外美学“。很多项目青睐外国设计师方案,对中国传统优秀建筑文化不乏鄙视与丢弃,对国外建筑文化的过度崇拜与追随,生硬嫁接异国风味建筑,一次次在中华大地进行建筑“试错”。当然也有例外,除非老外们对中国优秀文化真心“妥协”。同时,一些丑陋建筑也伴生着腐败魅影,要深查重处。
其次,要从大众传播上对“丑陋建筑”反击。让建筑话题成为媒体的重要话题,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活动主题,推动全社会对美好建筑的集体追求,对丑陋建筑的强力抵制。至于建筑审美分歧,更需要传播引导,从而积聚更多反击产生丑陋建筑的思想行为的正能量。
第三,要从法律上对“丑陋建筑”反击。视觉生态学家警告说,视觉污染不能够等闲视之,近年来城市中神经衰弱、失眠症的人逐日增加,患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居民人数也有所上升,这一现象与城市视觉污染加剧有密切关系,丑陋建筑也脱不了干系。对因丑陋建筑造成视觉公害的责任主体,公众不应长期“逆来顺受”,无所反制,要联合起来,形成共识,积极从法律层面,寻找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