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建筑:不求恒久但求“拥抱瞬间”

更新于:2022/02/08693人浏览来源:科学时报 收藏

伦敦轨道塔雕塑
伦敦轨道塔雕塑
2012年奥运会结束后,除“伦敦碗”、游泳馆以及巨型的轨道塔雕塑等建筑将成为伦敦新的地标性景观外,其余场馆将面临要么被拆除、要么被改建的命运。
最终,14个新建场馆中的8个将被拆除,伦敦奥运场馆群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临时体育设施,建筑师们将他们的工作称为“拥抱瞬间”。
对于花钱态度谨慎而又吹毛求疵的英国人来说,建造奥运场馆这样气势恢弘又牵动整个伦敦城格局的建筑,其中任何一个疏漏都将是永久的垢病。并且,在伦敦人看来,这个城市里数百年的建筑已经够多了。
此次奥运会主办方最关注资金投入,而如果永久性建筑太多,将会消耗大量的维护运营成本。为此,“伦敦碗”场馆各部分功能都可以进行拆分,如卫生间、休息室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可被拆除的部分赛后将在其他适宜地点被重新使用。
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总监奈特称,伦敦奥运建筑群是在英国20家主要建筑商和世界顶级设计师的辅助下建成的,他们在每个环节上都落实了可持续的理念,很多创意的点子甚至是由一线工人想出来的。
在此次奥运会建筑节能环保方面,英国人同样保持了一贯严谨的态度:轨道塔的建设材料,60%来自于从世界各地回收来的钢铁;手球馆外部构造的镶板部分来源于回收铜,其建筑砖则来自建筑尘土;自行车馆用于覆盖弧形外表的木镶板可以将光线反射在室内跑道上,以降低场馆内人工光源的使用率。
此前,好评最高的悉尼奥运会也曾被称作绿色奥运会,该届奥运会在建设场馆的过程中将绿色奥运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悉尼奥组委曾要求:永久性建筑选材寿命要长,维护方便,造价低,而临时性建筑需要着重考虑后续的维护费用与使用频率。
伦敦奥组委则干脆直接为绿色奥运设计了“场馆临时化”的理念。英国可持续建筑设计专家、伦敦奥运技术发言人朱利安·萨瑟兰表示,其实,设计绿色的临时场馆并不太容易。例如,临时建筑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就必须在建筑材料上严格把关,能就地取材的,就一定不能舍近求远,尤其要避免或减少使用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材料。
看来,“拥抱瞬间”确实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绿色、最省钱、最实用的选择,而临时场馆所体现的绿色、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毫无疑问将是伦敦奥运会标志性的遗产。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