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国企的建筑黑科技,看呆了
更新于:2023/05/14已933人浏览来源:网络 收藏
智能建造究竟能带来什么?几个意外你真的想不到!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表“如何学习借鉴汽车产业,为人民群众建好房子”的演讲,大力推广智能建造,再一次将智能建造推向风口话题。
智能建造概念持续火热,多地陆续提出智能建造政策蓝图和阶段工作汇报。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智能建造推进实施方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北、山东、湖南等省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措施。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当我等吃瓜群众对智能建造的概念还懵懵懂懂之时,有不少企业已经利用智能建造的工具和理念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有些做法还真是意想不到呢!
科技赋能
大大提升建造效率
科技是一个无比闪亮的标签,它代表着创新和时尚。房企如何才能从从一个传统的建房专家摇身一遍成为一个满身耀眼光环的科技专家?
答案是:紧贴智能建造,向智能建造靠拢。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上市房企都推出了的各自的智能建造相关战略,其中不少颇具特色,赚人眼球。
1.机器人盖房子,更快更好更安全
从智能布料机器人到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从外墙涂装机器人到搬运机器人,截至2023年2月,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已有 33 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 600 个项目;累计交付超 1700 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米。
相比传统人工施工,机器人具有质量、效率、环保、安全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得益于一款款网红级别的建筑机器人频繁亮相,“机器人”已经成为碧桂园的一张全新“名片”。
2.住宅造楼机,最快3天一层楼
高科技并不是少数大房企的专利。西安浐灞发展集团作为一家传统城投国企,携手中建三局推出全新一代“住宅造楼机”,在浐灞国宸府项目甫一亮相,同样惊艳同行,大家纷纷前往学习取经。
这的一台叫“住宅造楼机”的建造设备,由外防护架、作业面上轻量化造楼机钢平台和智能遥控布料机组成,一次性可覆盖5—8个结构层,是一个可随结构长高的空中建造工厂。
它将操作架、模板、工机具、配电箱等布设于平台内,能实现外立面的结构、砌体、保温、装饰等多工序、高效、立体、流水化作业,具有施工效率高、承载力大、多级防坠、结构轻巧等特点。
它能够减少物料周转,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施工速度最快可达三天一层楼,提升整体施工速度近30%,节省劳动力20%到30%,让施工不再受天气的影响。
而且设备材料大多采用装配式节点设计回收周转率达90%以上。采用智能化控制中枢,具有“一键顶升”功能,堪称“住宅造楼神器”!
智能建造肯定不止机器人、造楼机这些高科技装备,AI审图、无人机等这些科技新宠,同样可以在智能建造领域大战身手。
质量赋能
品质加分,让质量信任感爆棚
如果说智能建造科技赋能让品牌增色,那它在质量赋能方面也是一点都不含糊,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建造质量,让人不禁感叹,智能建造真是太厉害了!
首先,产业化技术改善质量通病。智能建造通过将产业化技术引入到建筑项目中,可以改善传统的建造质量通病。在这方面很多房企都取得不错的突破。
比如,很多房企在住宅产品中大面积推广产业化技术,如预制构件、全砼外墙、构造一体化等,基本杜绝了传统工艺下的质量隐患风险,大面积减少了渗漏、开裂的质量缺陷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智能建造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监测和管理系统来提升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比如,在建筑项目中引入AIoT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对建筑的结构、荷载、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智能建造在质量赋能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它不仅仅是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更是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让人们对未来的建筑更加期待!
管理赋能
效率加倍,智慧让管理更轻松
不光是赋能科技和质量,智能建造时代的到来,也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便利。
智慧化的工程项目管理APP、系统和平台的应用,可以让管理更加高效。
智能建造能够提高项目的管理精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比如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闭水实验等进行监督监控,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施工质量问题。
智能建造也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可视化程度。通过智能建造,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建筑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工程APP 实时查看各个施工点的进度和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现场施工负责人进行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 APP 上传的数据,对项目整体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为下一步项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产赋能
建造装配式、施工流水化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不仅如此,智能建造还与建筑工业化相结合,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进行装配式建造,实现建筑生产方式的革新,为建造生产赋能。
通过智造平台,可以涵盖建筑部件和构配件的设计、商务、招采、制造、施工以及运维全过程,实现了数据在建造过程的传递和汇总。
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机器人、AGV、视觉检测、二维码追溯、计算机辅助制造、5G等工业前沿技术,实现了智能排产、制造过程实时反馈、设备互联互通、资源管控、质量控制、大数据分析与决策,保障整个生产过程信息及时传递、实时管控、质量可靠。
智能建造还可以和智慧供应链系统有机结合,打通供应链上下游。通过智能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建筑材料和设备快速准确地配送到生产现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这种技术可以让生产更加高效,物流更加顺畅,建筑也更加美观。
除此之外,智能建造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这种技术可以让生产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建筑也更加智能化、美观化。
人力赋能
脏活看不见,重活由它干
众所周知,传统建筑施工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为典型特点。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工地留不住年轻人,年轻人也不愿意到工地去,建筑工人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江苏省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统计,40岁以上占比高达71%,50岁以上占比48%,接近半数。建筑工人老龄化已经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如何才能化解这一困局,推行智能建造,减少用工量,改善施工环境,用“机器代人”,是一套极为可行的组合策略。
如某企业通过智能建造相关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工期节约50%,现场工人减少70%,施工措施减少70%,建筑垃圾减少90%,现场湿作业减少90%,现场焊接减少90%,现场粉尘减少90%,现场噪音减少90%,材料可循环利用达70%。
再比如某企业在多个项目中应用砌筑机器人,一台砌筑机器人能取代八九名工人。“在砌筑大工减少50%、整体砌筑质量提升的情况下,智能砌筑机器人的平均砌筑工期可节省1至2天。”项目管理人员不无兴奋的描述。
不过,砌筑机器人可用于大批量的砌墙作业,而转角等特殊部位仍需要人工辅助。
不过,不管是装配式建筑还是“机器代人”仍然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为“白发斑斑”的建筑行业的提供了一条肉眼清晰可见的升级转型之路,值得期待!
结 语
“潮涌两岸阔,风劲一帆悬”,不管是科技品牌赋能,还是实际的管理提效,智能建造都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智能建造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奇概念,早已有一些早起的企业喝到了“头啖汤”,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智能建造,我们深入走访标杆企业,邀约行业大咖,聚集多方智慧,深入研讨智能建造实践落地之道,编撰了以“智能建造”为主题的《不动产研究》期刊,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