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建筑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更新于:2022/11/30731人浏览来源:武进日报 收藏

  武进新闻网讯(朱成 记者 陈心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当绿色建筑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住宅、学校、办公楼等生活场景中越来越密集、普遍地出现,武进市民的生活空间也正在向更舒适、绿色、健康的方向迭代。

  海绵城市建设亮点频出

  在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第一食堂西侧,黄蓝相间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平台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整个平台“架”在雨水湿地上,除了具备通行功能,平台上还设有坐凳、树池、景观照明、户外电源等设施,为师生提供功能丰富的休憩、活动空间。

  这是“彩色透水混凝土平台在常州大学雨水湿地的应用”项目,依托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是我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样板项目中的一大亮点。项目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透水混凝土平台、雨水回用景观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设计所所长刘爽介绍,校园管网末端的水通过循环泵,依次经过叠落的湿地,可以形成一个自流的循环。平台采用的透水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下渗处理的功能,可净化雨水。该项目也在“建华建材杯”第二届全国生态混凝土创新设计应用大赛中荣获生态工程应用类园林景观建筑工程三等奖。

  丰乐公寓一期的装配式雨水花园也是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之一。相较于传统雨水花园,装配式雨水花园以装配式透水基层模块为基础进行绿植景观构造,采用成品植物拼合而成,植物品类更加丰富,也更美观。装配式透水基层模块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绿色、高效的新型透水路面材料,具有透水率高、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铺装后,块体之间可形成互锁,结构牢靠,拼装方便。由于该产品使用再生砖骨料制备,完美地解决了砖垃圾处置难题,有效实现了建筑垃圾的绿色再生,对环境十分友好。

  “后期运行维护也较为简便。”武进绿建区推广办副主任黄吉介绍,该技术结合雨水灌溉系统,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养护的成本。

  绿色技术构建品质新居

  住宅作为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适合居住、使用的新形态。在新城·璞樾春秋住宅区,两套雨水收集系统隐蔽在绿化当中。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绿建事业部设计师邓旖旎告诉记者,在小区建造之初就对地下的管网系统精心规划,两个雨水收集池可以存储510立方米的雨水。“整个小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4%左右,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整个场地的绿化喷灌以及道路冲洗。”邓旖旎说。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筑森在场地规划、建筑形体、围护结构、隔音、通风与采光等前期设计环节中进行了多次优化。小区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打造特色景观,让居民“与绿相邻”,并在布局中保留了更多的公共休息区域和室内活动场地,满足居民休闲、运动、交际等日常需求。

  近年来,武进绿建区积极推动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产能建筑等试点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住宅建设,不断提升住房品质和宜居性能,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不断缩短前沿建造技术与老百姓的距离,让绿色建筑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接下来,绿建区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落地运行、产生实效,助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群众营造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居住环境。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