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国内“领跑” 已在南二环高架、引江济淮等大规模应用

更新于:2022/02/081500人浏览来源:合肥晚报 收藏

据合肥晚报报道  5月31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合肥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国内领先,率先提出装配式商品房给予容积率奖励、装配式保障房给予现金补贴,装配式部件已经在南二环高架、引江济淮等项目展开大规模应用。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亿元,形成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布局。

领跑:累计开工面积近1700万平米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政策引领,注重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广建筑产业化新型建造方式。坚持以工程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为着力点,有序推进标准编制、产能建设、项目示范等工作。目前,合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发展势头迅猛。

合肥在国内的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装配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共获批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26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1个,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年均可生产1500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

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7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近50%,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减少碳排放达15万吨。2021年1-4月份,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252万平方米。全市从事装配式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审图以及部品部件等企业单位近200家,形成产业链齐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局势。

应用:从轨道建设到绿色农房

今年在装配式建筑市场应用方面,合肥是多点开花。其中,轨道管片已经实现“合肥造”,每年可满足15公里长轨道建设需求;装配式钢结构箱梁在南北二环路高架、繁华大道高架、徽州大道南延、引江济淮等重点工程大规模应用;装配式箱涵在皇嘉路箱涵、新站综合管廊等工程试点应用;装配式绿色农房在长丰县官府人家、车王村等新农村项目应用,助力美好乡村振兴。

此外,合肥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率先全面推行“1+5”建造模式,率先成立合肥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库,还是国内率先提出装配式商品房给予容积率奖励、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含农房)给予现金补贴的少数城市。

规划:2025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亿元

按照最新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形成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打造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平方米/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亿元。

届时,全市混凝土部品部件骨干生产企业力争达30家,设计总产能达到500万立方米以上;装配式钢构件骨干生产企业达5家,设计总产能达300万吨;培育设计、生产、研发、检测、咨询服务、设备配套等骨干企业不少于100家。

同时,未来几年将更加注重示范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技术装备应用率、专利和工法的数量稳步增长,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研发中心。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建筑培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