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资讯
成都首例 邻双地铁项目大型筏板基础完成浇筑
更新于:2022/02/08已1304人浏览来源:四川在线 收藏
12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在连续不间断浇筑93小时后,随着浇筑泵车的离场,由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红星路157超高层项目(以下简称“157项目”)大型筏板基础浇筑顺利完成——这也是成都首例邻近双地铁的大型筏板基础浇筑作业。
中国五冶 供图
据悉,157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二医院旁,“157”既是该建筑的门牌号(红星路二段157号),也是该项目的建筑高度。其中,建筑主塔楼筏板基础外围平均厚度约3.7米,中心位置平均厚度约4.2米,最厚处达到8.6米,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体积达到 1.2万立方米。
中国五冶房建事业部总工程师吕哲介绍,筏板基础是建筑基础的一种形式,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相当于建筑物的“底座”,由于它形似筏子浮在土层表面,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却给浇筑带来了很大挑战。“由于项目紧邻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基坑开挖完成后最深处为28米,与地铁基础齐平,离地铁入口最近距离仅6.2米,必须尽快完成筏板基础浇筑,稳定基坑,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吕哲说。
中国五冶 供图
吕哲介绍,要实现快速浇筑,常规施工方法至少需配置6至7台混凝土输送泵在基坑周围同时作业。但该项目地处市中心,被繁忙的道路、地铁及周边建筑“包围”,场地狭小,仅有一个出入口,最多只能通过两台混凝土输送泵运输,如按常规方法浇筑需200小时,不仅远远无法满足工期要求,筏板混凝土质量也存在极大隐患。
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用两个浇筑点来快速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成为项目部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项目部和五冶专家团队通过反复的方案讨论和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取搭设溜槽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
“搭设溜槽,相当于为筏板基础临时搭建了一个有众多支流的‘水渠’,混凝土从主溜槽进入‘干渠’,再通过分叉进入‘支流’,最终被输送到每个浇筑点位。” 中国五冶红星路157号项目负责人曾大勇介绍,本项目采取的搭设适合狭窄空间的可移动式分支溜槽方式,不仅确保了浇筑速度,而且还通过对不同分支溜槽开关控制,使混凝土浇筑更加均匀地覆盖到整个基坑,保证了浇筑速度和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对地铁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川在线记者 张明海
推荐建筑考试培训课程
- [02-22] 2025年施工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质量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资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材料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劳务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机械员考试报名
- [02-22] 2025年标准员考试报名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大纲
- [02-22]安全员考试大纲
- [04-08]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报名培训
- [02-22]2025年北京安全员考试时间(共四期)
- [10-29]2024年安全员(安管人员)证书延续继续教育的通知
- [02-27]2024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共七期)
- [11-24]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安全员考试暂停的通知
- [10-12]2022年度安全员(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延期复核的通知
- [09-27]2022年北京住建委安全员考试时间调整通知
- [08-31]2022年度北京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疫情防控通知
- [07-01]北京住建委:恢复安全员等建筑业从业人员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