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中的最美校园”之上理工:在源于沪江大学的那片历史建筑群里,“邂逅”徐志摩

更新于:2022/02/081610人浏览来源:上观新闻 收藏

春天一到,绿意和鲜花开始出现在沪上校园的各个角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理工大学,一批保存完


好的优秀历史建筑,让这所位于黄浦江畔的高校看上去十分“复古”。清水红砖外墙、尖顶欧式建筑映


衬着樟树林、樱花、玉兰花。春天走在校园内,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景照,吸引了不少影视剧剧组前来


取景,不少学生还将这里戏称为“上海影视基地大学”。



据了解,上理工现存36幢1948年前建造,极具特色和年代感的建筑。美丽的校园不仅吸引了不少学生就


读,也成为了许多剧组钟爱的取景地,学校也频频登上大荧幕。


在电影《港囧》的开始,为了展现主角的校园时代,剧组将校园内颇具时代感的音乐堂改造成了电影院


。上理工校史研究专家吴禹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幢有着漂亮的尖顶和彩绘玻璃的建筑建


成于1935年,现在由学校的音乐系使用。从音乐堂中隐隐传出的歌声和乐声,让这里更添了一丝文艺气


息。上理工老师董真告诉记者,上理工的第一食堂也是各大剧组钟爱的拍摄地,《陆垚知马俐》一段食


堂拍摄的戏份,就是在食堂同学的围观下拍摄的。甚至有人戏称:在第一食堂吃饭,吃着吃着旁边就坐


着明星。



 “虽然有人说上理工是上海影视基地大学,但来了学校就会发现,学校本身的建筑和历史更吸引人。


”董真说。每次家人和朋友来学校参观,她都会带他们去沪江国际文化园,“那里是学校最受学生和老


师欢迎的地方。”



沪江国际文化园其实是一片历史建筑群,建于1907-1936年间,过去曾是教师住宅。现在,文化园内设


有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北欧、澳大利亚、法国等7个文化交流中心,分布在七幢风格迥异的历史


建筑当中。目前,这些历史建筑已经不再供教师居住,而是面向师生,组织学术演讲、文化讲座等活动


,让学生们体验各国文化。



文化园内的小径两边,从建校初期开始种植的高大香樟树,如今也已经有百年树龄。开春后,沿着小径


往前走,一幢幢小洋房出现在眼前,在垂下枝条的绿植、盛开着的紫玉兰映衬下,更增添了一份生机勃


勃。每到夜晚,每幢建筑旁都会开启暖黄色的灯光,安静又富有情调。携手走过国际文化园的樟树林,


也成为了不少上理工毕业生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徐志摩在这里度过了20岁的时光】


走进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条东西向的林荫大道,春天一到,树木都渐渐


展现出绿意。“这条是湛恩大道,是为了纪念沪江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刘湛恩而改名的。”吴禹星告诉


记者。据他介绍,上理工办学文脉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沪江大学虽然是美国浸会创办


的,但是随着1929年校长刘湛恩的上任,通过“沪江大学中国化”的一系列改革,学校才进入了全盛的


十年。


在校园内记者注意到,除了湛恩大道,学校内还有一条路叫志摩路。难道上理工和徐志摩也有关系?“


徐志摩1915年至1917年曾在沪江大学就读,当时他学习成绩很好,还做了级长。”吴禹星说。原来,


1915年12月,19岁的徐志摩由北京回硖石结婚后,从北大退学,插班进入沪江大学读预科。徐志摩20岁


一整年的时光都是在沪江大学度过的。


虽然徐志摩在学校的时间并不长,但校园内处处可见他留下的痕迹。比如,如今的校长办公室“思晏堂


”,最早落成于1908年,在当时是沪江大学的教学、行政中枢,设有大教室、图书馆等。当时学校的重


要活动都是在思晏堂进行的,郑章成、吴经熊、徐志摩等都在这里留下过刻苦读书的身影。“可惜思晏


堂在1956年遭龙卷风袭击,重建时从四层改为三层,已经不是当时的原貌了。”吴禹星说。


除了思晏堂外,还有一幢历史保护建筑与徐志摩渊源更深。现为沪江美术馆的“麦氏医院”,就建造于


在徐志摩就读时期。这座沪江大学医院不止医治师生,也为附近的乡民就诊,建造初期在学校师生中进


行了募捐。当时徐志摩用的还是原名“徐章垿”,据记载,他捐款50元,这在当时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吴禹星认为,麦氏医院如今保存完好,还用作美术馆举办展览,徐志摩的贡献也不容忽视。现在,不少


学生和游客也听闻了徐志摩与沪江大学的渊源,在美丽的上理工校园追寻他过去的故事。



“建筑培训”公众号